极乱家族1,张居正和万历生母有没有私通?
先把民间那段香艳的故事讲给大家。
话说有一天早上,新任礼部侍郎艾自修,来到张居正府上汇报工作。张府的人告诉艾大人,相爷在后花园,您可以去哪里找他。
艾自修独自一人来到后花园,在园子里转了几圈,也没看见张居正的影子,正准备起身离开,突然听见假山背后有石板撞击的声音。
艾自修好奇,轻轻走过去,定睛一看:假山后有一个地洞,上面盖了一块青石板,石板压住了一个人的衣服,那人在洞中使劲拽衣服,弄得石板发出响动。
艾自修抽出宝剑,一剑割断被石板卡住了的衣襟,就听洞中有脚步远去的声音。艾自修心中留下个问号,他仔细看看衣襟残片,分明是朝服的一角。他把残片纳入袖中,转身出相府,上朝去了。
结果,艾自修又发现个秘密:那天早朝,首辅张居正大人居然缺席了!
这里头肯定有鬼名堂!艾自修决定搞清楚真相。又有一天,他悄悄潜入张府后花园,掀开青石板,钻了进去,原来这竟然是一条长长的暗道!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艾自修顺着地道摸索了一里多路,终于到了出口。还没来得及一探究竟,艾自修被洞外的对话惊得一身汗。
原来,这里竟然是皇太后李氏的寝宫!他分明听见张居正正和李太后说话,虽然声音不太清晰,艾自修听得出那里面充满暧昧......
好啊!这个张居正竟然敢私通太后!难怪他官运亨通,太后那么信任他,原来这里面有大猫腻!好你个张居正,你当初侮辱我“不自修”,原来你也“不居正”呐!姓张的,走着瞧!
原来,这位艾自修跟张居正是同科进士。二人一起参加科举时,艾自修自恃才高,殿试就放言要入“龙虎榜”。所谓“龙虎榜”,就是指殿试前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到发榜那天,艾自修傻了:自己竟然只排在末尾第38名,差点落第!
就在艾自修羞愧不已之时,一帮同科进士还拿他的豪言壮语取笑,尤其是志满意得的张居正,竟然即兴出了一副对联:“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押虎榜,何必半夜就慌忙?”
众人哄堂大笑,艾自修差点抽烂自己的嘴!
多年过去了,一直想在官场混出人样,找机会报复张居正,可人家比自己更人样,变成了代行皇权的首辅大人,自己还不得不使劲拍马屁。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艾自修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他拿出一块黄绢,得意洋洋地写下了一行字:“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居然白昼乱纲常!”然后,将这块黄绢与割下的朝服残片包在一起,送到万历皇帝的御案前。
当万历皇帝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正赶上腊月初八“晒袍节”,万历皇帝下令,所有大臣都将朝服送到天坛晾晒。张居正接到圣旨,觉得不妙,赶紧拿出破损的朝服,找来一个裁缝,连夜替他缝补好。
当然,这事瞒不住万历皇帝,裁缝被带上大殿,与张居正来了个激情面对面!于是张居正被革职戴罪在家。
大难之下,张居正急火攻心病倒了。万历皇帝“贴心”地让太医送来大补之药,逼张居正服下。张居正的病本该需要泻火,太医的补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万历还一天几次派人探视张居正,每来一次人,张居正都拖着病体下跪谢恩。如此反复折腾,几天后张居正病逝。
这大概就是民间传闻,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一腿的出处。可是这个传闻半点都靠不住!
其一、张居正跟艾自修不可能有交集
艾自修历史上是真人,不是杜撰的,他还有一个哥哥叫艾自新,哥俩都是万年间的名儒。不过,他哥俩与张居正年龄相差太大,艾自修的生卒不详,艾自新生于嘉靖四十四年,足足比张居正小四十岁。
也就是说,张居正去世时,艾自新才十七岁,艾自修更小,怎么可能考中进士,并位居礼部侍郎?
张居正考中进士,是嘉靖二十六年,十八年后艾自新才出生。艾自修考中进士是万历二十八年,那时候张居正已经去世十八年。
其二、殿试不存在落榜的可能,也不可能只有38人
编故事的人一定不是古代人,因为他根本不懂殿试规则。古代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就是各省的会考,被录取的生员叫“举人”。会试是全国统考,三年一次,地点在京城,被录取的生员叫“进士”。
会试当年,所有的进士不离京,等待殿试,殿试俗称“御试”,由皇帝钦点状元。殿试只是对所有进士做个排名,分一甲二甲和三甲三档,不存在落第,也没有“龙虎榜”称谓。一般每年的进士录取人数,都在百人以上。
很明显,编这个故事的人,不了解古代科举常识。
其三、从官宅到皇宫,挖地道的工程量相当巨大
明朝皇宫叫紫禁城,紫禁城外圈叫皇城,皇城是皇室贵戚居住的地方,再向外一圈叫内城,才是王公大臣们的居住地。张居正要打地道到太后寝宫,估计没有十几里地下不来,得请专业施工队,才不至于打偏了。
很显然,编故事的人把紫禁城当成了隔壁邻居家的院子,把李太后当成了邻家大嫂!
其它的漏洞比比皆是,哄骗小孩玩还差不多。这个故事一定不是古人编的,而是现代人所为,连“做旧的古董”都算不上!
那么,张居正跟李太后,到底有没有可能有点啥事呢?
其实都是瞎联想,觉得年轻的小寡妇,与一个大才子,怎么也该擦出点火花嘛,要不怎么配合那么默契?
如果让你到皇宫生活几天,才知道明清皇宫里,连只公狗都难进!如果这事在西汉,说不定有可能,那时候连服务员,大多数都是正常男人。东汉以后就逐渐全部采用宦官,不过带“中”字头的官员还是可以进入的。
越到后来,皇宫管理越森严,李太后与张居正见面,应该都是在办公场所,不大可能跑到慈宁宫。
退一万步,就算在私密场所见面,太后也不可能单独在场,身边伺候的人一大帮,这事发展起来太困难,除非俩人能心电交流。
对李太后和张居正来说,政治是他们的生命。
李太后很清楚,她的一举一动对皇帝影响极大,她自己本不是嫡母皇太后,更要小心翼翼,即便有那心思,也绝对不会找张居正这种利益纠缠很深的男人。
张居正更是如此,对他来说要多少个女人都不算事,怎么会抓一个烫手的山芋?
另外,从性格上来讲,张居正一定不会喜欢李太后这种女人。李太后很严苛,非常符合封建礼教,当一个样板,供起来给天下人膜拜正合适,张居正天天跪拜,还没拜够?
都怪电视剧,非要把人物往玩美里塑造,总觉得才子配佳人,搞不出火花太可惜。岂不知火花需要好天气,大明的阴雨天怎么行?不像现在,俩演员一场对手戏下来就噗噗冒火花。
有什么脑洞大开的故事?
因为没有资金,小王一开始跟着大佬混,挣点跑腿辛苦费,日子过的捉襟见肘,过了4年,才存点钱按揭一套45平单身公寓,开了一家音像店,谈了一个漂亮女朋友,日子逐渐过的好起来。然天有不测风云,一日,一朋友从他那借一张《金瓶梅》光碟,看完还回去时随手放到他货架上,刚好那天市扫黄打非办清查,小王于是被抓,店被查封,虽然后面澄清只是他自己看,根本没有贩卖,但还是罚了一笔巨款。损失惨重。
小王没办法改弦更张,剩点钱又跟女友借了些钱开了一家小服装店,生意又慢慢做了起来,结果没两天,房东涨房租,干不下去了,于是换个地,这次又借了好多钱,开了一家服装专卖店,结果不到一年,因经营不善又干不下去了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女友这时跟他闹分手还要要回投资钱。把小王没愁死!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在一部抗日神剧中,有用手榴弹炸飞机的情节,很多人认为这纯属虚构。却不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机智勇敢的志愿军战士们,确实创造过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用手榴弹击落了一架美军飞机。
1953年正月初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奉命入朝作战。在朝鲜西海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战前训练后,46军与38军换防,抵达三八线前沿阵地。
当时,美国侵略者的飞机非常猖狂,经常在高空盘旋待命,发现地面有可疑目标,就立马飞过来。采用“挂哨”(用飞机的尖叫声吓唬人),“摘帽子”(飞得低,飞机气流能把人的帽子掀飞)等战术,一旦地面目标暴露,美军就开始扔炸弹,用机炮扫射。给没有空中掩护的志愿军带来很大的麻烦。
1953年5月,志愿军第四十六军第137师409团负责守卫凤凰山阵地,从开始,美军数百架飞机就开始对凤凰山阵地昼夜不停的狂轰乱炸。
参战前,志愿军第46军军首长怕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明令禁止战士们使用轻火力向美国飞机射击。
这反倒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飞机越飞越低,几乎贴着树梢,隐蔽的志愿军战士,甚至能够看清飞机上美国飞行员狰狞的面孔。
5月17日,一位河北籍的张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山砍伐修筑坑道的木材,被美国飞机发现,十几架飞机从四面八方飞过来,用机炮疯狂扫射。
一名战士没来得及隐蔽,壮烈牺牲。
牺牲战士的班长怒不可遏,从藏身的巨石后跳出来,举起冲锋枪对一架从头顶掠过的飞机猛烈开火。
奇迹出现,一架敌机冒着黑烟,坠毁在不远处的山沟里。
带队的张排长大喜过望,冲锋枪竟然能把飞机打下来,于是他也用冲锋枪来了个点射,结果又打下一架来。
回到驻地后,打下飞机的班长和排长,因为擅自开火挨了处分。
但很快军首长就发现,这样处分战士不合理,便撤销了对他们的处分,又分别给他们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轻武器打飞机的经验。
一时间,在46军用轻武器猎杀美军飞机蔚然成风,机枪、冲锋枪、步枪组成密集弹网,敌机再也不敢超低空飞行轰炸了。
第409团的张团长(广东籍,绰号儿张黑子),甚至用手枪打下一架美军“老病号”飞机(志愿军战士们给美国飞机起的外号,没有查阅到“老病号”是什么机型)。
志愿军第409团用轻武器打下敌机的事迹在46军被广为传颂,在以后几天,每天都有美军飞机被轻武器击落,战士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直到5月28日上午,志愿军第137师410团在高望山山顶行军,几架美军飞机钻进山沟,对志愿军一个暴露的坑道工事狂轰乱炸。形成志愿军战士在山顶走,敌人的飞机在山峰下面飞的特殊局面。
用冲锋枪打下美国飞机的张排长,和第410团1营二连一排2班战士鲁瑞芳是南皮老乡。张排长立了大功,鲁瑞芳羡慕的不得了。
当时志愿军战士每人都配发了4枚木柄手榴弹,鲁瑞芳偷偷的把4枚手榴弹绑在一起。一架美军飞机在山峰下呼啸而过,鲁瑞芳看准时机,把集束手榴弹投下山顶,和一架野马战斗机亲密接触,飞机凌空爆炸,两名美军飞行员当场毙命。
用手榴弹炸飞机,虽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善于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是完成了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鲁瑞芳也因此被授予一等功,1957年复员,回故乡务农。
谁能推荐一本好看的小说?
我推荐你看东野圭吾的《黎明之街》
《黎明之街》也是别人安利给我的,当我看后让我第一次知道男人为什么会出轨,即使是生活中,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是顾家爱妻的男人也会出轨。
所以这本书极度适合所有的女性和那些想出轨或正在出轨边缘“苦苦挣扎”的男性,至于那些习惯性出轨的男人不包括在内。
《黎明之街》讲述了一个“我曾经认为只有傻瓜才会有婚外情,只要爱妻子和孩子就已足够。可就是有些人抱着尝鲜的心态出轨,结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就此崩溃,这实在愚蠢透顶。”
这样的一个男人遇到新同事秋叶从见面、约会、心动、出轨、找借口约会、让朋友帮忙找借口约会、到没有任何理由离家约会;从对妻子的内疚到想要和秋叶分手的挣扎;从从未想和妻子离婚到想和妻子离婚;到最后归家的过程。
虽然本书最后又转到了东野圭吾的强项:案件推理。但丝毫不影响他对男人出轨整个心路历程的描述。
40岁男人是男人一生种最容易出轨的阶段:家有妻儿,工作小有成就,经济上略有积蓄,又不太执着于恋爱,所有的一切让男人有闲情和时间发展一段或者数段婚外情,而男人这个成熟又多金的年龄也是女孩子们喜欢的“季节”。
而40岁的女人是女人最容易忽视自己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工作。女人非常容易在这个阶段失去自我, 甚至“失去”老公:心里和生理上的失去。
所以我一直想大声高呼把《黎明之街》推荐给所有的女性。
我也一直想大声高呼把《黎明之街》推荐给正在出轨中的男性:你所经历的,别人早都经历了,只是你没有明白或者所谓的身不由己。
《黎明之街》弱化了作为出轨者妻子的整个反应,但从最后被捏碎的圣诞老人可以看出,妻子是知道丈夫的出轨的,但选择了忍。在这一点上要绝对相信女人的敏感和直觉,没有一个男人的出轨是能蒙混过妻子的眼睛,只是出于各种不得已妻子选择了忍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想作为妻子的女人真是痛苦!
本书最后以秋叶的主动退出,丈夫的回归给了人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真实生活中有几个能有这样的结局?大多数的婚外情往前走都是几败俱伤!
张爱玲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所以女人不要期望做男人的“白玫瑰”或者是“红玫瑰”,女人要做女人自己,你就是永远盛开的玫瑰!
纪晓岚好色是真的吗?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时,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镇的清代名臣、大才子纪晓岚家族墓葬群被以反封建官僚主义为名遭到人为的破坏性发掘,这次破坏性发掘也让后人知道了原来纪晓岚生前有一妻六妾,至此也坐实了历史上关于纪晓岚是一代风流才子的名声。
纪晓岚是清朝的大才子,凡是有才气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癖好,纪晓岚就有三大爱好,分别就是抽烟、吃肉、好色。而关于纪晓岚的三大爱好还是他的忘年之交礼亲王昭梿在自己写的书中所述。
爱新觉罗·昭梿是清朝皇室文学家,他编著的《啸亭杂录》后来成为《清史稿》的撰稿主要史料依据,昭梿在《啸亭杂录》中就曾记载纪晓岚为:公(指纪晓岚)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抽烟和吃肉这两样爱好还比较正常,但是好色这一点则让后人对纪晓岚的才子形象大打折扣,实际上纪晓岚好色是与生俱来的。
纪晓岚本名纪昀字晓岚,直隶河间府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纪容舒是康熙朝的进士,曾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因此纪晓岚家境非常好,不光家境好,他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在雍正八年(1730年)时,年仅7岁的纪晓岚参加童子试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并获得秀才身份,当时乡里人都称其为“神童”。
儿子被称为神童父母理应高兴,但是纪晓岚的父母却并不太高兴,虽然他读书很勤奋,领悟能力很强,但是他相比于同龄人有些成熟过早了,他在那时候就已经懂得男女之间的事情了,而且纪晓岚在幼年就表现出对女性的喜爱和欣赏,因此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对此十分担忧,总怕纪晓岚将来在外面整出一些风流韵事,有辱门风也有辱读书人的尊严。
为了不让纪晓岚做出败坏门风的事,纪容舒就想替未成年的纪晓岚先找个媳妇儿,恰好纪晓岚的四叔从沧州城里买了一位穷人家的女孩文鸾当丫环,与纪晓岚年纪相仿的文鸾来到纪家就被纪晓岚相中了,纪晓岚的四婶看出了纪晓岚对文鸾很有意思,于是就鼓励他,只要他将来考取了功名就将文鸾许给他。
其实纪晓岚的四婶也是为了激励他好好学习,不要光想着男女之事,纪容舒也是担心纪晓岚过于风流做出败坏门风的事,于是就也拿这个来激励纪晓岚,让他好好学习,只要考中进士就让文鸾嫁给他。
这一下还真把纪晓岚激起来了,于是纪晓岚主动要求在京城户部任职的父亲纪容舒把自己接到京城去闭门苦读,就这样纪容舒就把纪晓岚接到京城的精云舍闭门苦读。
此后纪晓岚再回去见到文鸾时已经是十七岁风度翩翩的少年了,而文鸾也出落成大姑娘,纪晓岚更加对其倾心不已,于是就央求文鸾嫁给自己,文鸾深知自己出身寒微配不上官宦世家的纪晓岚,因此只同意给纪晓岚当侍妾。
纪晓岚想纳文鸾为妾的事他的父亲纪容舒很赞成,但是文鸾的父亲却是一个贪财之辈,文鸾虽是纪家的丫环,可卖身是有期限的,文鸾当时卖身期限已满,她的父亲就来到纪家打算把她接走,纪容舒也趁此机会和文鸾父亲商议儿子纪晓岚想纳他女儿文鸾为妾的事。
纪家在当时沧州属于名门世家,纪容舒父子兄弟皆在朝为官,是当地的高门大户,在文鸾父亲眼里这种人家肯定有的是钱,于是文鸾父亲就想趁此把女儿卖个好价钱,他狮子大张口直接给纪家开出一千两银子的天价彩礼。
其实一千两银子对纪家来说倒也拿得出来,但是要知道在当时沧州这块地方别说纳妾,娶妻的彩礼最多也就三四百两银子,一千两银子都快赶上京城达官贵人家娶妻的彩礼价钱了,如果纪家真拿了这笔钱给文鸾父亲,那纪家恐怕在河间当地得被人当成人傻钱多来嘲笑了,纪家颜面何存,因此纪容舒坚决不可能花一千两银子来给纪晓岚纳妾。
文鸾父亲也很强硬,必须一千两,少一个子都不能把女儿嫁给纪家当妾,于是两家就此谈崩了,文鸾父亲就直接把文鸾带回家了。
而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则在临县东光县为纪晓岚找了一门亲事,女方是东光进士马周菉次女马月芳。这位马月芳大小姐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马周菉也是进士出身,与纪容舒为同事,两家关系也比较亲密,从小马月芳就接受了很高的文化教育,也是河间当地颇有才名的才女。
乾隆五年(1740年)纪容舒带儿子纪晓岚来到马家提亲,马月芳素闻纪晓岚是河间当地的神童,于是就特意出题考一考纪晓岚,看他能否当自己的丈夫,马月芳连给纪晓岚出了两套对联,纪晓岚都对得十分完整,马月芳由此拜服,这门亲事也就定了下来。
在纪晓岚与马月芳成婚之后,文鸾则因回家后过度思念纪晓岚抑郁而亡。纪晓岚在得知文鸾去世后,万分悲痛,他为了不辜负纳文鸾为妾的约定,他按照河间当地彩礼习俗花了四百两银子给了文鸾父亲当彩礼,想与文鸾冥婚纳她为妾。
文鸾的父亲只认钱,看到女儿死了还能挣到四百两银子,当然很爽快地答应了纪晓岚,于是纪晓岚就把文鸾的尸体运回纪家祖坟以自己的侍妾身份安葬。此后纪晓岚为了纪念文鸾就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满了文鸾生前最喜爱的海棠花,每当海棠花开纪晓岚对文鸾的思念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一直到晚年纪晓岚还十分怀念文鸾,为其写下了《忆秋海棠》一诗。
而纪晓岚婚后与嫡妻马月芳是相敬如宾,二人都很有才华,也互相倾慕,算是一对文坛神仙眷侣。
最关键的是马月芳十分贤惠善解人意,她倒十分理解纪晓岚的风流脾性,从不为纪晓岚纳妾争风吃醋,而且还能善待纪晓岚的妾侍,为此她也赢得了纪晓岚的尊重和感激,虽然纪晓岚妻妾成群,但是马月芳在纪家的嫡妻地位从来没人能撼动,皆因马月芳能深得纪晓岚和他的妾侍拥护爱戴。
因此纪晓岚此后又纳了五名妾侍,这还只是能葬进纪家祖坟的侍妾,按照纪晓岚的风流性格,估计还有不少外房妾侍或者与他有露水之缘的女人是入葬不了纪家祖坟的。
在能陪纪晓岚葬进纪家祖坟的妾侍中除了文鸾留下姓名,还有两人也留下了姓名,她们分别是郭彩符和沈明轩。
郭彩符是纪晓岚的爱妾,纪晓岚曾在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用了三百余字来描述自己的爱妾如何贤惠,可见纪晓岚对她有多么喜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时,爆发了两淮盐引案,纪晓岚的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因此获罪,乾隆调查后得知纪晓岚曾与卢见曾讨论案情,认为纪晓岚有泄露调查机密之嫌疑,于是将纪晓岚罢官发配新疆乌鲁木齐赎罪。
郭彩符在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期间就病重了,但是她十分思念纪晓岚,病中依然为纪晓岚的前途命运操心,两人经常互写书信以慰相思。后来纪晓岚终于被乾隆官复原职回到京城,当时郭彩符已经病得不能下床,听说纪晓岚回来之后立刻就回光返照,十分高兴,等纪晓岚回到家,郭彩符终于见到思念已久的丈夫归来才终于放下了心,当夜郭彩符便即去世。
郭彩符去世让纪晓岚十分悲痛,他后来含泪替郭彩符收拾遗物,看到遗物睹物思人,纪晓岚更是悲从中来,之后纪晓岚为郭彩符写了两首悼亡诗。
除了郭彩符,纪晓岚侍妾中最受宠的还属沈明轩,纪晓岚一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纪汝佶、纪汝传、纪汝似、纪汝亿,四个儿子都是沈明轩所生,可见纪晓岚有多么喜爱沈明轩,而沈明轩在纪家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嫡妻马月芳之后的大妾。
沈明轩为人温柔贤惠,活泼健谈,关键为人正义感极强,在纪晓岚的仕途上对他颇有帮助,而且还非常善良,她对待纪晓岚的其他侍妾毫无嫉妒,还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们。因此纪晓岚对沈明轩非常喜爱,与她生了四个儿子。
除了这些侍妾,还有传闻纪晓岚一天必须与女人做五次不可描述的事情才行,如果一天不做就会肌肤欲裂且浑身开始抽搐。
纪晓岚后来在奉乾隆之命修撰《四库全书》期间,在宫廷内值班,好几天没有做那种事情了,于是纪晓岚就两眼暴赤浑身燥热,乾隆看到纪晓岚这样子后被吓坏了,赶紧问他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纪晓岚只得羞惭的回答是好几天没碰女人的原因,乾隆听罢哈哈大笑,然后就命内务府赐给纪晓岚两名宫女,这才免了纪晓岚欲火焚身之苦。
后来乾隆将两名宫女赐给纪晓岚为妾,纪晓岚非常高兴,此后逢人就说自己这可是奉旨纳妾,成为当时的笑谈。
当然这些全都是野史传闻未必是真,不过也能从侧面证明纪晓岚为人确实是风流成性,也难怪他的陪葬墓中妻妾成群。
不过纪晓岚一生虽然妻妾成群,但他始终与嫡妻马月芳相亲相爱,对妻子关爱有加,马月芳一直与纪晓岚白头偕老,直到70多岁才去世。而纪晓岚的妾侍中很明显他最爱的就是文鸾和郭彩符以及沈明轩。这三人也是纪晓岚在自己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颇为着墨描述的三名侍妾,也因此她们三人的名字才能流传下来,可见三人是纪晓岚心目中最为喜爱的三名侍妾。
其实纪晓岚并不是单纯的好色之徒,他是真正的风流才子,他对美女是既怜惜又爱惜,有点类似于小说《天龙八部》中段正淳的性格,风流多情不滥情,对每一位和他有过关系的女人他都是用心去呵护去爱。
而且纪晓岚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却能十分尊重女人,尤其是十分尊重那些性格刚烈的女子,纪晓岚曾多次向乾隆建言一些对女性有帮助的政策,在嘉庆八年(1803年),已经80岁的纪晓岚还向嘉庆建议如果妇女遭受欺辱时,她们进行了强烈反抗,即便失败最终受辱,也希望国家能表彰她们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嘉庆深以为然,批准了纪晓岚的这项提议。
从这些就能看出来纪晓岚是一个真正的风流才子,爱惜、怜惜还能尊重女性,颇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风格。
不过别看纪晓岚如此风流成性,妻妾成群,爱吃肉,还爱抽烟,可以说他这三大爱好基本就是不良生活嗜好,按照现代养生学家来说这种人肯定活不长,不过纪晓岚最后在嘉庆十年(1805年)以82岁高龄去世的寿命绝对能打养生专家的脸。
写在最后因此纪晓岚一生有嫡妻一人,妾侍六人,也就是说纪晓岚一生至少有妻妾七人,而纪晓岚妻妾中嫡妻马月芳,侍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都是有名字可以考证,其余三名妾侍则已不考证姓名,而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文鸾、郭彩符、沈明轩三人描述比较多,也为三人写了不少悼亡诗,可见纪晓岚侍妾中这三人最受他的喜爱。
总得来说纪晓岚是一个真正的风流才子,他是一个多情却不滥情的男人,与嫡妻马月芳恩爱和谐,互相尊重,对侍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也都是付之以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