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郡王府,唐朝明将郭子仪活了多少岁?
84岁,最NB得是单枪匹马吓跑吐蕃,那时候回纥和吐蕃叛乱,郭子仪一个人跑到回纥阵营,吐蕃知道后,连夜跑了。
郭子仪晚年,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一次夫妻吵架,他儿子说,要没我父亲,早就没了你们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里告状,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却说:“的确,没有郭家,就没有我大唐”
郭子仪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的元帅、将军里面仅有的几个善始善终,富贵子孙的大将军
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名将之郭子仪
提起郭子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打金枝》这出戏,联想到他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和大度,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既深情又痴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从未真正背叛过他的正妻王氏,一生相濡以沬,不离不弃,两人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郭子仪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个女儿都是王氏的嫡女,仅从生育的频率和数目就可推断两人的感情深度,从王氏的墓碑记载可知,郭暧是郭子仪和王氏的嫡子,后来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映是郭子仪最小的儿子,也是与王氏所生的幼子。王氏去世之时,郭子仪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停柩几近半年,不忍将爱妻下葬,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送爱妻入土为安,请名士杨绾撰写碑文,为王氏的一生写下深情的回忆。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门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复有何憾,她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身长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时期就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左卫长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亲郭敬之历任五个州的刺史),唐代崇尚军功,重视武举制度,郭子仪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太原王氏的亲睐,15岁的王家小姐成为了郭子仪的妻子,虽然当时的郭子仪还只是一个潜力股,但是他拥有非常出众的资质,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没有放过这样的好小伙子。“安史之乱”爆发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无数的离乱和痛苦,带给郭子仪的则是鹏程万里、扬名青史的机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行,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个郡纷纷杀死叛军守将,迎接王师,叛军退路已被截断,人心浮动,唐将哥舒翰又坚守潼关天险,闭门不出,叛军进退维谷,形势对朝廷非常有利。在这个关键时刻,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本来郭子仪主张坚守潼关,避敌锋芒,然后北图范阳,唐玄宗却严辞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敌,潼关守军一战全军覆没,叛军直指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长安、洛阳都落入安禄山的手中,大唐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为其保驾护航,“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听安庆绪的调遣,安史集团分裂了。朝廷决定展开反击,皇子李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安史叛军中的骑兵原是唐军部队中的精锐,一向勇不可挡,清渠之战中叛军9000骑兵列成长蛇之阵,两翼包抄,唐军溃败,只得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县)。郭子仪看到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纥借兵,唐肃宗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 4000回纥骑兵赶至凤翔助战,唐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由郭子仪全权指挥,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大战开始了,唐军初战不利,抵挡不出叛军的攻势,前军统帅李嗣业眼见情势危急,脱掉盔甲,袒露上身,挥刀斫杀,他大声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杀敌,我们就要全军覆没”,前军士兵手执大刀,所向披靡,唐军逐渐占据了格斗的上风。叛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埋伏于阵东的叛军骑兵乘机杀出,偷袭唐军后方,唐军大将仆固怀恩率领4000回纥骑兵迎头痛击,叛军骑兵伤亡殆尽,李嗣业与回纥骑兵冲锋在前,又迂回敌后,中军在郭子仪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双方从中午一直战到晚上,唐军斩首六万余人,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安守忠、李归仁放弃长安,向东撤离。安庆绪再度集结叛军15万人,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与唐军鏖战。
叛军依山列阵,占据有利地形,唐军正面进攻不顺,回纥骑兵迂回到敌后,将叛军伏兵尽数歼灭,然后从侧翼猛攻,郭子仪率领唐军正面夹击,叛军大败,一路东逃。安庆绪惊恐之下,只带了一千多步骑兵逃到邺城(今河南安阳),东都洛阳收复了,唐肃宗向郭子仪真情致谢,“国家再造,都是你的功劳啊”。两京光复,郭子仪因功封司徒和代国公,从此名扬四海。接下来,就是整顿队伍,讨伐河北的叛军。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路节度使奉诏讨伐安庆绪,其中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勋最著,唐肃宗没有指定元帅,仅由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协调军中大员。
郭子仪带兵从杏园(今河南汲县东南)渡河,包围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兵分三路,发兵七万增援。郭子仪在土垒后面布置了三千弓弩手,个个箭术精湛,郭子仪告诉他们,“我假装败退,敌军必然追赶至此,到时你们万箭齐发,射杀敌军”。交战之时,唐军后退,叛军果然追至土垒边上,伏兵箭如雨下,叛军心胆俱裂,唐军斩首四万级,获铠胄数十万,声威大振,安庆绪退回邺城(今河南安阳),坚守不出。
邺城被唐军重重包围,郭子仪引漳水灌城,邺城水漫金山,城内粮食吃完了,就吃野菜树皮,连一只老鼠都能卖到4000的天价。从冬天一直到第二年春天,邺城还没有攻破。三月,史思明亲率五万精兵挑战唐军,激战中,忽然间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咫尺之间看不清东南西北。双方都阵营大乱,唐军向南溃退,叛军向北奔逃,辎械丢得漫山遍野,郭子仪带领朔方军退守河阳,拆毁了大桥。此战唐军缺乏统一指挥,损失惨重,各路王师只得撤回本镇。邺城失利,使宦官鱼朝恩找到了借口,把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唐肃宗召郭子仪回朝,让李光弼代替他指挥朔方军。将士们哭着挽留郭子仪,郭子仪不敢违背皇命,怅然离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邙山战败,河阳失守。公元762年,太原、绎州(今山西新绎)两地驻军擅杀主帅,朝廷深以为忧。郭子仪被唐肃宗重新启用,晋封汾阳郡王,当时郭子仪已经年满六十六岁。
叛军方面,史思明杀安庆绪,拥兵几十万与朝廷周旋。唐肃宗又病重,卧塌之上,皇帝告诉郭子仪,“河东的事就全交给你了”。到了绛州,郭子仪按军法杀掉了王元振等数十人,军乱很快平息,郭子仪带兵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朝中形势变化,他又被罢免了军权。新继位的唐代宗李豫受宦官程元振的鼓惑,猜疑郭子仪,郭子仪为了表明心迹,把唐肃宗褒扬他的上千道诏书交给了唐代宗,唐代宗深受感动,向臣子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意。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长安兵力空虚,吐蕃起兵二十万,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到了陕州,作为关内副元帅的郭子仪收集了四千多亡散士兵,白天击鼓张旗,晚上遍地火把,让百姓告诉吐蕃人,“郭元帅的大军从商州(从今陕西商县)打来了”,吐蕃人信以为真,迅速撤出了长安,唐代宗被迎回了皇宫。他拉住郭子仪的手,感激万分,“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仆固怀恩不满朝廷封赏,纵兵劫掠,带领朔方军对抗朝廷。朔方兵以前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对郭子仪十分爱戴,当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到来时,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仆固怀恩只得带上三百亲信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避难。由于心有不甘,他招引回纥、吐蕃十万人马,进犯大唐,唐代宗派郭子仪率兵抵御,回纥、吐蕃心中无底,不战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又招引回纥、吐蕃、党项三十万人马气势汹汹而来。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形势万分紧急。天佑大唐,在此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暴病而死,敌军阵营产生分化,郭子仪知道机不可失,决定单骑去见回纥主将药葛罗。
郭子仪出发之际,他的三儿子郭晞紧紧拽住父亲的马缰,“回纥人如狼似虎,父亲大人是堂堂元帅,怎么能自己送上门去当俘虏?”,郭子仪对告诉儿子,“现在敌强我弱,如果硬拼,我们父子都要战死,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如果能与回纥谈判,说服他们倒戈,那就是黎民百姓的福气,扭转战局,在此一举”,他推开了儿子,向回纥军营策马而去。药葛罗听说郭子仪来了,将信将疑,他生怕有诈,命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郭子仪摘下头盔,脱掉铠甲,放下兵器,缓缓而行。当他来到药葛罗面前时,回纥酋长们一起拜倒,表达了诚心诚意的欢迎。
郭子仪责备药葛罗,“昔日回纥军队远涉万里,帮助我们收复两京,大唐朝廷对你们很不错。今天你们背弃旧约,襄助叛臣,是何等愚蠢的举动。仆固怀恩背叛朝廷,遗弃母亲,这样的人对回纥有何益处?” 药葛罗十分惭愧,当即向郭子仪表明立场,“我们是被仆固怀恩骗了,他说天可汗已经驾崩,郭令公已经去世,中原无主,我们才兴兵来此,现在我们知道天可汗还好好地在长安城里,郭令公又统兵在此,仆固怀恩被上天所杀,我们怎能够再与大唐雄师做对呢?”,郭子仪见药葛罗如此态度,乘机鼓动他,“吐蕃与大唐本是甥舅之国,他们背信弃义,屡次犯境,抢走了无数牛羊马匹和金银珠宝,如果你们与唐军合兵,反戈一击,既可得到吐蕃抢走的财物,又可与唐朝继续友好下去,这是天赐良机,不能错过呀”。药葛罗马上表示同意,“我们被仆固怀恩骗到这里,已经愧对令公,我们愿意杀敌立功,将功折罪”。双方订好了合击吐蕃的计划,吐蕃军队大难临头了,在灵台西原赤山岭(今甘肃灵台县西),大唐和回纥联军雷霆出击,斩首五万级,俘虏万余人,夺回了被吐蕃抢走的工匠、妇女四千多人,缴获牛羊驼马数以万计。各路攻唐大军闻风丧胆,逃之夭夭。郭子仪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传为佳话。
唐代宗大历年间,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邠州,数次击退吐蕃入寇,守卫着大唐帝国的平安。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适继位,召郭子仪还朝,进封太尉、中书令,赐号尚父,免去副元帅和节度使的职务,让年迈的老将军回家享福。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了,陪葬建陵(唐肃宗李亨墓,今陕西礼泉县),唐德宗亲往安福门哭送,赐谥号 “忠武”,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将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显郭子仪的盖世功勋。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身系天下安危近三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旁人得其一尚且不易,郭子仪却是样样俱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做上司,他为人宽简,善于培养发掘人才,他的部下,有数十人因功位至将相。
做臣子,他忠贯日月,此心无二。做父亲,他和王氏夫人严格教导子女,儿子女儿人品端方,才华出众,没有一人走上斜路。他的三儿子郭晞曾驻守邠州,协助邠州节度使白孝德防守吐蕃和回纥,郭晞手下有十几个士兵酗酒闹事,还拔刀刺伤了酒店主人,段秀实不徇情面,将这十多个士兵就地正法,在郭晞的军营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军士们准备宰了这个胆大妄为的老头。段秀实当面教训郭晞,“郭令公功劳盖世,人人敬仰,你作为他的儿子,却纵容士兵横行不法,胡作非为,这样下去,郭家的功名还保得住吗”,郭晞十分惭愧,向段秀实诚恳致谢,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他不准军士为难段秀实,段秀实在郭晞的军营里过夜,郭晞亲自为他站岗放哨,以防歹人加害。第二天,还和段秀实一起前往白孝德处赔礼道歉,郭晞为将如此,实在应归功于郭子仪夫妇教子有方、忠厚传家。郭子仪的女儿也是才女,有一次,两位著名画家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画完之后,众人认为两幅画像不分高下,郭子仪的女儿语出惊人,得到众人一致的认可,她说韩姓画家“空得赵郎状貌”,周姓画家“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如果不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如何能说出如此精辟的点评。郭晞和驸马郭暧都是王夫人的嫡子,在奉天之难中与唐德宗同生共死,浴血奋战,传承了郭子仪的忠烈家风。皇帝仰仗郭家,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表侄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儿子郭鏦娶了自己的表侄女汉阳公主,郭鏦身长七尺(2.1米),相貌堂堂,如果不是人品出众,皇家又怎会如此热衷于“亲上加亲”。郭子仪福泽绵长,到了宋朝仁宗年间,皇帝还寻访到他的平民后裔,封以官职,以示忠义之士会荫庇后人。
做同僚,郭子仪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一次,郭子仪的一名手下将领到外地任职,去汾阳郡王府辞行。在王府里,他看见堂堂的汾阳郡王正为夫人和女儿做奴仆,端着洗脸水,拿着手巾。郭子仪的儿子觉得脸上无光,一齐劝说父亲,希望父亲能够自重,不要让外人笑话,郭子仪给儿子们讲明道理,“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大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做敌人,除了单骑退敌的英雄虎胆,藩镇悍将也对郭子仪鞠躬如仪,一向桀骜不驯的藩镇田承嗣就说过,“我的膝盖很久没有跪人了,今特为郭令公一跪”。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做臣子、做上司、做统帅、做同僚、做丈夫、做父亲、做敌人都几近完美,实在称得上是人臣的典范、军人的楷模,他娶得是五姓家的好女子,得妻若此,复有何求?人生至此,复有何憾?
天刀各种机制是什么意思?
从最基本的开始说:血条、定力值、杀意值,天刀是不存在蓝(法力值)的,普通释放技能没有任何消耗,但是每个门派都有一条特殊的"技能值",释放一些特殊技能、组合技能时,这个技能值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技能值也与技能效果息息相关。太白技能值:剑意,共五格,在满五格剑意的状态下,太白可以获得10%的外功加成和5%的暴击加成。
回复剑意技能:云台三落(平a)、风雷一剑(饮血技)、回风落雁(破定技)、雨落云飞(破定技)、天峰五云剑(五段连击)。
消耗剑意技能:燕回朝阳(解控技)、苍龙出水(突进技)、飞燕逐月(大量伤害)。
现在主要介绍技能值,所以和剑意无关的技能我没有提到,比如点穴、重置所有技能cd的烟霞满天和反弹所有伤害的无痕剑意。神威技能值:霸气,共一百点,满值无附加buff。
回复霸气技能:伏龙枪(平a)、断龙枪追加伏龙枪(连招)、烈风枪(饮血技)、疾风枪(破定技)。
消耗霸气技能:断龙枪(追击技)、背水一击(减伤技)。
神威变招极多,光断龙枪就有接伏龙枪、接疾风枪、接猛虎破、接烈风枪四种变招,所以相关技能不多,其他和霸气无关的技能例如五段连击云龙五现和解控技无敌无我就不说了丐帮技能值:力/技,丐帮技能分为力和技两种,使用力系技能回复力,使用技系技能回复技,在力满值后,使用特定技能可以消耗力打出巨额伤害,技亦然。
力系技能:虎尾脚(断招)、追风踢(突进技)、龙吟三破(三段连击)、离弦腿(反打技)。
技系技能:奔雷拳(平a)、百裂脚(连击技)、劈山决(饮血技)、怒扫乾坤(群体技能)。
另外醉饮江河(绝学)可以把力和技同时补满,其他不在两系中的如破定技江湖醉等技能不多讨论唐门技能值:机巧,机巧只能通过时间回复,非战斗时快速回复,进入战斗后回复较慢,施放一些技能时会消耗机巧。
消耗机巧的技能:千机扫(换位技)、爆天星(破定技)、困百骸(禁锢技)、千魂裂(安置傀儡)、形神合(使傀儡与自身技能同步)。
无需机巧的技能:乳燕归巢(破定技)、风花雪月(饮血技)、自替身(解控技)、暴雨梨花(破定技)、星雨飞花(三段连击)。
其他像舞清影这样除了秀娃娃没有其他卵用的技能就不提了。我预测在手游里唐门是改动最大的门派,因为手游没办法拉傀儡位置。天香技能值:香意,可以通过时间和技能韶音曼咏回复,只有治疗技能才会消耗香意,做为能奶能打的东越一枝花,天香技能分为两种姿态,剑香与奶香。
奶香技能:沐雨含光(单体持续治疗)、沐雨含光+天香意诀(单体瞬间巨额治疗)、素手回春(单体回复队内气血最低者)、清心悬玉(少量群体治疗)、春风伞(群体治疗)。
其中素手回春技能是唯一两个姿态下都能用的技能,奶香姿态回血,剑香姿态12秒内下两次技能增加20%伤害,剑香技能后面再说。真武技能值:阴/阳,叠三层阴增加一层阳,或使用技能直接增加阳,最多三层,通过充盈技能施放阳可以使技能拥有击飞效果或增加伤害。
增加阴的技能:道法天地(平a)、无迹(追空技)、上善、(反击技)、和光同尘(远程伤害)、道生一剑(饮血技)。
消耗阳的技能:充盈+道法天地、充盈+和光同尘、充盈+道生一剑。
直接增加阳的技能:驱影(核心技能)。
其他还有和阴阳无关的破定技归玄和控制解控一体的离渊,放到以后说吧。下面说定力,定力值是必移植到手游的,上面每个门派我都标出了破定技,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对定力造成大量消耗的技能,定力被打空后隔一会儿会自动回满,那么定力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你有定力的时候,可以格挡击飞、格挡击倒、格挡被击硬直,但是不免硬控,比如真武的离渊。
玩过某香的同学会比较好理解。再说杀意,杀意值可以通过任何攻击回复,上限1000点,上面提到的饮血技是可以大量回复杀意值的技能。
饮血技的特性,是在对方只剩血皮的情况下造成巨额伤害甚至直接秒杀,秒杀回复一些血量和大量杀意,这个特性对万物都生效,别管是副本炮灰小怪还是巨强力的boss,也别管是论剑单打独斗还是野外激情pk,一视同仁。
那回到杀意上来,每个门派都有一个杀意技能,俗称大招,巨帅又有巨额的伤害,一般都是消耗500杀意来释放,打怪放出杀意技你就是神,个人感觉论剑没什么卵用,野外团体pk还是有用处的。技能值、定力值、杀意值,是我认为手游必移植的三个机制,某些门派肯定会大改,毕竟电脑上的操作在手机上就很虐心。
在朝廷任职的宣赞?
孙立是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原是登州兵马提辖,绰号“病尉迟”。后在在弟弟孙新、弟妇顾大嫂的劝告下,为救解珍、解宝兄弟,众人联手劫了牢狱,救出了解家兄弟。又与梁山里应外合,打破祝家庄。梁山大聚义后,孙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
《水浒传》的梁山好汉排名,虽然书中写明是依据“天降石碣”,但从明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质疑,认为其实际上是宋江、吴用等人制造的一个骗局,排名实际上是经过了能力、出身、关系等方面的考虑才定下的。 其中孙立的排名,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持质疑态度的人认为:孙立武力不弱,又是从登州上山的八人中实际的首领,却排在了地煞,低于同样是登州八人之中的解珍、解宝;而且孙立在《水浒传》之前的各种水浒相关作品中都在“宋江三十六人”范围内,而同样在此范围内的大部分人在《水浒传》中都位列天罡。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孙立曾“出卖”师兄弟栾廷玉,以及为了削弱登州势力而被“打压”。
家余庆,出自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方腊的部下。身为经略使镇守宣州,被卢俊义率军攻陷,逃往湖州。而此战中卢俊义军也损失了郑天寿、曹正、王定六三将。
宣赞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丑郡马。原是郡王府郡马,相貌丑陋,使得郡主怀恨身亡,因而不得重用,屈为步司衙门防御使保义。他曾向蔡京举荐关胜,并随关胜征讨梁山,与郝思文同为副将,后被俘归降。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十位,上应地杰星,职司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苏州,追封义节郎。
梁山排座次时,宣赞排第四十位,星号地杰星,担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与关胜、徐宁、郝思文一同把守正东旱寨。两赢童贯时,宣赞随关胜镇守九宫八卦阵中的东方方位。
苏州之战时,宣赞与守将郭世广鏖战,在饮马桥下同归于尽。 [14] 后追封义节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