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远古战场冥想在哪里,白娘子白素贞的身世之谜是什么?
白娘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爱情传说《白蛇传》及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她出生于四川省青城山,是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与青蛇小青结拜为姐妹,传说她是黎山老母的弟子,在峨眉山修炼得道,法术高强。
二是白素贞是真武大帝龟蛇二将中的白蛇;
三是白素贞是天上紫微星下凡;
四是白素贞是黎山老母的弟子。
一是白素贞可能是上古神兽的后代白素贞不仅背景深厚,而且人缘极广,骊山老母是她的师父,真武大帝曾是她的上级,普贤菩萨暗中照顾,黑白无常对她尊敬有加,观音大士更是屡次为她化解危机。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世上还没有人类,兴于骊山的上古氏族首领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并创下制度,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然而女娲本就是人首蛇身,以至所创之人皆为人首蛇身的样子。
女娲所造人类之中有一对青年男女,名唤白矖与腾蛇,有感女娲舍身之义,救人类于苦难,于是随女娲一起为补天做出了最后的牺牲。
大家无以为报,于是将感恩戴德之心寄托在白矖与腾蛇的遗孤身上,开始悉心照顾二人后代。
二是白素贞是真武大帝龟蛇二将中的白蛇在原著中,白素贞因为轮回多世,时间过去太久,白素贞却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许仙。
观音菩萨告诉她: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
一个仅仅是修行千年的白蛇,在原著中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
白素贞有可能是真武大帝龟蛇二将中的白蛇。
真武大帝,全名是“真武荡魔大帝”,他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民间传说中,真武大帝是主管的北方的尊神。真武大帝的道场就在武当山,武当山金顶犹如一龟一蛇盘旋组成。据说,龟和蛇就是真武大帝身边的二位大将。在一些神话传说中,这条蛇将就是白素贞。
三是白素贞是天上紫微星下凡紫微星是北斗七星的其中一位星宿,也归真武大帝领导。这个说法,在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也可以找到依据。
白素贞要强行拿走王母娘娘的仙丹,被天罗地网困住。观音菩萨掐指指一算说:许汉文受苦,白素贞绞起,紫微星有难,我不救她,谁去救她!
从菩萨的话中,看以可出,白素贞或就是紫微星下凡。
白素贞和许仙旅游雷峰塔,忽然想起一段对话。真武大帝对白素贞说:你身上妖孽犹存,让你到人间,岂不是会危害人类?即使修行千年,又如何与人类共存!罢了,赐你仙丹一粒,让你能够周身洁净…
也就是说,真武大帝有可能让白蛇下凡修炼度劫,但又有担心她危害人间,所以,又搭配以紫微吉星。
四是白素贞是黎山老母的弟子黎山老母,亦称作骊山老母,还有一些神话故事中描写,黎山老母原是上古女神女娲娘娘的妹妹,在《封神演义》里,她是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之一,在万仙阵中早早撤走的一位仙人。
在神话故事里,黎山老母跨越了很长的岁月,并收下了很多弟子,都曾在神话故事中大展风采,如:白素贞、樊梨花、穆桂英、钟无艳、刘金定、肖赛红等。
在民间曲艺作品《雷峰宝卷》中,白素贞曾几次说自己是黎山老母的徒弟。
在《雷峰塔传奇》中,白素贞也是自称是黎山老母的徒弟。当时也是白素贞吓死许仙,去瑶池盗丹,却被白猿童子拦下,白素贞自称是黎山老母弟子。不料,白猿童子说黎山老母正在此地,要拿她进去辩个真假,白素贞大惊,不敢进去。
所以,白素贞是否是黎山老母的徒弟还是存疑的。
法海应该深知白素贞的身世背景,也非常忌惮白素贞的后台势力,即便是恨得咬牙切齿,巴不得剥其皮,抽其筋,却也不敢要了白素贞的性命。反观小青却深受其害,几次差点命丧法海之手。
即便白素贞水漫金山,犯下了滔天祸事,法海也未曾痛下狠手,最后将白素贞镇压在了雷锋塔下,只是让白素贞失去了自由,却也不敢伤其真身,还给她提供了住所,助其继续修行。
最后,白素贞终于修成了正果,位列仙班!
你觉得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
音乐,一种听觉艺术,是直通心灵的艺术。当心灵的听觉与音乐产生共鸣时,会射放出无限玄想、无限情感。当听到优美而深刻的音乐,心灵沐浴在乐河之中,生命将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心灵也达到最高领域。
因此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启迪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抒发我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她还具有治疗疾病、增强记忆力、改变儿童的容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等神奇的功效。因此在当今社会里音乐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音乐在远古时代就具有祭祀、礼仪、宗教等功效。由于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因而一直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起来。世界上不管在哪儿,母亲几乎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婴儿歌唱:低音调、慢旋律,以及充满温情的语气。尽管每个种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摇篮曲,但它们却是如此相似,即使你根本不懂这种语言,也能听出那是摇篮曲。这充分说明音乐对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西方人认为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例如:舒伯特的音乐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的音乐可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也就是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还有人认为听摇滚音乐可以治疗感冒等神奇说法。
中国人也认为音乐有养身疗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国外,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都平稳愉快;演奏现代乐曲的成员,70%以上的人都患有神经过敏症,60%以上的人心里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和腹泻。
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的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热衷于嘈杂的现代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长期听这种音乐,会使神经系统爱到强烈的刺激,甚至破坏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所以希望朋友们今后在听音乐时尤其是给孩子选择随身听音乐时要注意音乐的种类哦。
3、聆听音乐可以增强记忆力。
音乐除了可以陶冶性情外,还可增强语言的记忆力。在接受测试的中文大学60位女生中,小时候曾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比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能多记忆17%的文字资料。脑智能学的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左脑比一般人大,他们的左脑可能比一般人发达,而左脑也是主要负责语言记忆的。
因此,接受正规音乐训练很可能令人们的左脑发育较佳;左脑所控制的语言忘记力一起提升了。这对语言能力受到影响的失忆症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喜讯。如果病人有机会学习及享受音乐,他们的记忆力也可能逐渐得到改善。培养音乐记忆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每天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能提高人的记忆力。
4、音乐可以使儿童的容貌变美并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常听音乐能改变孩子的容貌,使孩子变得漂亮。经常让孩子听些欢乐的乐曲,用音乐来刺激神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有这样的实验,把几十位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拍照、录像,作为原始资料。然后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一年以后,这些孩子的面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表情也比一般孩子活泼,动作更协调,就连眼神都与一般孩子有着根本区别。
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多听些优美的乐曲,不仅对孩子的智力有所开发,而且能使孩子的面容变得漂亮起来。当人们欣赏音乐时,常常会有一种陶醉感。用美妙的音乐来调节情绪,陶冶性格。让心情充满欢乐,这种情绪促使神经系统发育完善。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智力的发展。可见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
5、音乐可以使人长寿
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有很好的实效。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据统计,35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家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3.4岁,高于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5年。据调查,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要长5—10年。
6.音乐为什么具有如此多的神奇功效呢
音乐只所以具有治疗疾病、提高产量、提高记忆力、美容、提高智力、使人长寿等作用,是因为音乐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能起到某种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来实现的。
( 1)在心理作用方面,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音乐有各种不同的节拍、节奏,人体也具有各种生理节奏,如脉搏、呼吸等。它们之间如果配合好了,音乐就可以调节生理节奏。又因为人体对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跟随本能,音乐节奏快慢还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节奏。从而增进能动性,有利于动植物与音乐的感应。
( 2) 在物理作用方面,音乐可以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生理功能。声音是声波的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音乐则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他作用于生物的各个器官,使节奏协调一致。优美的音乐声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通过神经的调节,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由于音乐能影响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的活动,因此,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节生理和心理功能。
由此可见,人类不应该忽视音乐的力量。或许我们很难理解音乐的神奇功效,但音乐将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大作用,人类应该重新来审视音乐。音乐将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
小孩做事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拜托,你能不能专心一点?”
这也许是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每次看到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注意力分散,总会瞬时火气冲天,怒火中烧,轻则絮叨责备,重则拳脚相加。
可是父母们可曾思考过,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真的全是孩子贪玩,不听话,顽皮吗?
对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我给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苦恼型,另一种是雷打不动型。
其实这两种类型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对于来自家长反应的两种表现类型。
第一种自己苦恼型,简单的来说这样的孩子算是注意力不集中初期的表现,这时候有可能父母刚刚发觉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处在这个阶段的父母对孩子的问题还保留一部分耐心,毕竟是问题的初期嘛,这时的孩子们自己也会比较苦恼,想专心的去做一件事,却总也集中不了注意力。
第二种雷打不动型,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我就这样,反正我也做不好,你就骂吧,打吧”。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经常会因为某件事做不好,受到父母的责备甚至体罚。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逆反和抗拒。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是什么呢?
1、婴幼儿时期忽略孩子的注意力培养
“宝贝,看这里,看看这是什么?”“宝贝,看奶奶拿的什么?”……其实这时候孩子在专心的玩自己的小玩具,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认为亲昵的呼唤,却无形中打断了孩子自己的思路和注意力。久而久之,这样的情况成为习惯,当孩子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发现自己脑子里老胡思乱想。
2、孩子缺少自信心
有的时候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在一直有一种声音在质疑自己的能力,“我恐怕做不来这件事”“我上次就没做好,妈妈还说我好笨了”等等。
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那么,我们怎样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呢?
1、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充满乐趣的小游戏和亲子游戏,我们可以陪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游戏一起来玩,这样既可以通过认真做游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父母永远站在强硬的角度就会教出好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的“服软”,让孩子把自己心里的那个“不”字勇敢的说出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听听孩子的解释和理解,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一些不违背原则的问题。
孩子不只是需要无尽的关怀和爱,还需要自由和尊重,开始的尊重可以胜过你最后的千言万语的絮叨和埋怨。
什么叫做自律?
自律的你,要爱,要美,要开挂!
出发是为了制造旅程,到达由旅程堆叠而成,所有的流逝都是永恒。如果没有今天,明天怎么会有昨天。从办公室窗口看出去,大雪天气那些忙忙碌碌的人,脚下踩的大概就叫理想吧。很多所谓的佛系少年,其实只是嫌追逐梦想的路途太辛苦和遥远,心里其实很焦虑。看着90后00后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个人风格自成一派,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都能把我逼得晚上对着镜子照好几遍,然后赶紧对抗地心引力。过去,我一直是单位里最小的存在,得意于听到大家“哇,你那么年轻”的惊呼,现在,年轻的本钱已经越来越不明显〞90后的小鲜肉们己经在被催婚,我便不折不扣地成了“老腊肉”,可那又如何?墨子攻说:“我觉得生命生活每时每刻都是半杯水,能看到有半杯的水而满足的人是快乐的,能看到空半杯而宽容甚至兴街的人是真正幸福的。”懂人,懂事,懂规则。轻松,快乐,有希望,从容,花香,有暖阳。要爱,要美,要开挂。有人说“我想要简单”。其实,简单才是最难的。你可以自由地不见不想见的人,不喝不想喝的酒,过上经过思考、选择后的自己喜欢的生活。这种岁月静好,是哪怕哪天你想重回江湖都仍有一片天地,但又可以随时选择现世安稳。而不是没得选,不是要么怨人、要么怨己、要么憋屈的“不得不岁月静好”。因为后者,其实你知道你不好,你躁动的心告诉你,你不好。如果你过着心里想要的生活,管外界波澜壮阔,管旁人平静如水,只要心和生活是匹配的,那便是好。我的40岁,领悟了很多也不断学习着更多。然后,静默并有气势地,既独立懂事又善用资源地去拼凑我想要的生活,把我憧憬的画面一一实现。涉及哪些科学原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气功”这个概念应当不会陌生。但是我们对之还是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有时候认为它是一种迷信,有时候又觉得它非常神秘。那么,气功到底是不是迷信,它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呢?
关于“气功”一词,据学者考证,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其实“气功”并不邪乎,它就是中医里的一种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丹道,也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身体、意识(调息、调身、调心)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功”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产物,出现历史非常悠久,其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包括吐纳、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总之,气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它和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原始的气功,有部分被称为“舞”。《吕氏春秋》曰:“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气功并不神秘,只是通过“舞”这种动作来调整身体,使得筋骨能够伸缩自如。
图1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所谓的“导引按跷”,我们今天所说的“气功”就被含括在内。当时出现了一部中医名著,即托名于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其中说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当然,也提到了“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一些修炼方法。其实不光是《黄帝内经》,一些道家的著作也或隐或显的记载了一些修炼方法。如《老子》中便有“或嘘或吹”的记载,据专家考证,这其实是一种吐纳方法。《庄子》中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这些记载都是传世文献,而如今出图的一些考古文献也发现了类似的记载,如果以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来看,这无疑加重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马王堆出土了一大批帛书,其中就有《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主要记载了一些呼吸吐纳之术,而《导引图》则绘有各种画像,有44幅,集中记载了古代人们用于治疗疾病的历史。
以上这些记载,我们依稀可以看出气功的历史渊源流长。
图2 马王堆帛书 却谷食气
但是“气功”这一名词出现却非常晚,最早见于晋代。该词首见于许逊著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但也有人认为该书为伪书,因为其中很多术语是在宋代才出现的。我们知道,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再加上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因此这一时期的宗教气息非常浓厚。这些宗教为了吸引信众,尤其是道教,往往会将“气功”神秘化,认为修炼它就能够成仙、长生不老。这种现象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变得极为兴盛。
其实,说起气功这事,和曹操还有一点关系。据史书记载,曹操和他的儿子均是气功爱好者。曹操为了修炼气功,养了不少的方士,如甘始、皇甫隆等达16人之多。他们向众人传授“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曹操闲时,还会与皇甫隆讨论服食导引之术,以求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曹丕更是在《典礼》记载了因练气功导致失败的例子,“······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图3 清刻本 气功图
我们了解了“气功”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就不得不疑问,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呢?
所谓的“气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某些超自然的能力。它其实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人的机体、器官在功能上更加有序化与协同化。当然,由于具体的修炼方法存在差异,最终导致的生理变化也是不同的。其实,气功和中医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无法将之割裂开来理解。我们知道经络、穴位、气血是中医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气功的基础。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来形容经络和气血的关系,如果打个比方,经络就好比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图4 五禽戏 示意图
图5 道家十二段锦
《金匮要略》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纳”就是气功的一种修炼方法。“五禽戏”我们并不陌生,为华佗首创,一直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习用。而后又出现了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论》以及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方》等医学著作,都有关于气功的论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亦云:“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气功与中医渊源之深。
“气功”的种类也有很多,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如果按照练功形态来划分,则有调意功、调什功、调新功等区别。从形体动静来看,则可以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
图6 《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明·李时珍撰
其实气功并不神秘,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也可以窥知一二。但经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武术热的招摇撞骗,使得气功的名声大臭。到了九十年代,气功逐渐变得沉寂,不过气功一词却变得大火起来,然而人们眼中的“气功”却被污名化,成为了招摇撞骗的代名词。其实这不怨气功,只是由于这些江湖术士们打着“气功”的旗帜到处招摇撞骗,使得气功的名声大坏。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经是好经,可惜叫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打着伪气功的名号自诩“大师”,可竟然有人就信了,其中不乏富商巨贾、明星大腕。真可谓怪哉,奇哉!如果我们对“气功”多一点了解,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误会,也不会看着某些心术不正之人任意糟践传统文化。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奇经八脉考》《金匮要略》《典礼》《黄帝内经》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