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不可摧攻略,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历史背景
为一己之私,石敬瑭派使者秘密求救于契丹,恬不知耻地让桑维翰草写表章向契丹主称臣,并且请求用对待父亲的礼节来侍奉他。
约定事成以后,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也就是通俗所称的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这一流氓行径成了北宋以后永远的痛。
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去世后,儿子李从厚继位。
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反叛,赶走李从厚继承帝位,史称“唐末帝”。
李从厚对石敬瑭时时提防,欲除之而后快。
害怕被杀的石敬瑭决定反叛,为了获取成功,公元936年七月,他向契丹称“儿皇帝”,并割让幽云十六州,以换取契丹的援助。
幽云十六州契丹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在唐末开始强大起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当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称“儿”换取利益之时。都押牙(官名,节度使手下的重要武官)刘知远(五代时后汉的开国皇帝)劝谏道:“称臣就可以了,用父亲的礼节对待他就太过分了。用丰厚的金银财宝贿赂他,自然足以促使他发兵,不必许诺割让土地,恐怕以后成为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
鬼迷心窍的石敬瑭哪里能够听得进去。以国土谋私利,以媚骨邀皇权。可以说石敬瑭开了历史“民贼”的先河,千夫所指,万世唾骂。
表章送到契丹,耶律德光非常高兴,告诉他的母亲述律太后说:“孩儿最近梦见石郎(石敬瑭)派遣使者来,现在果然来了,这真是天意啊!”
于是,耶律德光给石敬瑭写了回信,答应等到仲秋时,发动全国兵马来支援他。
这一年的九月,耶律德光率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从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向南进发。
契丹帮助石敬瑭打败后唐。
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我从三千里以外帮助你解决危难,必定能成就大事。看你长得器宇不凡,你真是中原的国主啊。我想扶持你做天子。”
于是,耶律德光起草册封文书,命令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一个皇帝被另一个皇帝来任命,可见这个“儿”皇帝是当定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石敬瑭做了皇帝,并割让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给契丹,同时答应每年贡帛三十万匹。
幽州,治所在北京;蓟,治所在今天津蓟县;瀛,治所在今河北河间;莫,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北;涿,治所在今河北涿州;檀,治所在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指今河北涿鹿;妫,指河北怀柔;儒,今北京延庆;武,指河北宣化;云,指河北大同;应,指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州县;蔚,今河北蔚县。
后世称为“幽云十六州”,主要位于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省北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使中原王朝失去屏障,直接对北宋的兴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宋与大辽01
太祖与北汉
虎毒不食子,可在公元947年,契丹还是灭掉了自己的“儿子”自己亲封的大晋,没有强大的实力,只是靠割地赔钱来获得稳定,总有山穷水尽的一天。
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可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影响了上千年。
公元947年契丹灭掉后晋,在中原大肆掠夺,文章上面提到的石敬瑭的都押牙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从太原迁都开封。
刘知远去世的时候任命郭威为托孤大臣。
郭威先后平定了李守贞等人的叛乱,打败契丹的侵略。因为功劳太大,受到隐帝刘承祐的猜忌,郭威起兵造反,于公元951年取代后汉建立后周。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如同一个循环的圈,不断更替,令人感觉到了历史往复,总也脱不去一个因果。
历史的车轮到了北宋,就被定格了。赵匡胤也是用了郭威的方法获得了皇帝的宝座。
郭威于公元951年发动兵变,夺取了后汉政权,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建立北汉。这也是“十国”中唯一位于北方的地方政权。
当时,刘崇为给后周抗衡,不得不结交辽国(契丹),并奉辽国皇帝为叔皇帝。
刘崇去世后,刘均继位,他更夸张,尊辽帝为父皇帝,自己当儿皇帝。
石敬瑭开一“儿”帝之先河,后世竟纷纷效仿,悲哀!时到今日,竟也有一些媚骨之人,恬不知耻奉这个“儿”的懦弱地位,涎皮赖脸,夸美国的空气是如此新鲜,让人倒胃。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汉皇帝刘均乘宋未稳之际,率部入侵河西。出兵支持李筠反宋,不过李筠很快被消灭,刘均的想法没有实现。
宋太祖赵匡胤巴不得早日摆平北汉,以宋的实力,北汉当然不是对手,可问题是刘均有契丹人撑腰。若是开战,就意味着与强大的辽国开战,这就不能不慎重了。
刘均去世后,北汉陷入夺权之争。赵匡胤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他派卢怀忠等领兵屯驻于潞州 ,并委任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宋汉再次爆发战争。
北汉新主刘继元只得快马向辽国求援,大宋这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
北汉仗着契丹人相助,狐假虎威,不仅收复失地,还入侵宋地,大肆掠夺晋州、绛州。
刚刚平定天下的赵匡胤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御驾亲征。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新年伊始,殿中侍御史李莹等人奉诏前往各州,征集粮草及其他物资。
二月,大将曹彬、党进率先头部队出发,向北汉进军。
随后,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御驾亲征。
就在大宋磨刀霍霍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契丹国主辽穆宗遇刺身亡。
辽国突发如此变局,对大宋远征军十分有利,若能乘机夺取北汉,契丹人必定难以及时救援。
北汉国主刘继元派遣北汉“硬汉”刘继业、冯进珂扼守军事要地团柏谷,这也是通往太原的门户。
说到刘继业,可能很多人摇头不知,但是提到他的另一个名字,就如雷贯耳了。他就是大名鼎鼎、名垂青史的杨家将第一代名将、杨令公杨继业。
日后他成了北宋的一员大将,但此时他却是北汉的将领,与宋军浴血厮杀正酣。
辽穆宗遇刺身亡后,辽人拥立耶律贤继位,是为辽景宗。此时他尚不能全力顾及北汉。两个月后,才派出一支实力一般的军队去解救被大宋围困两个月之久的太原。
另外,大辽还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方法,派军队从定州方向入侵大宋。试图以此牵制在北汉作战的主力。
连年战争,仗都打精了,早有防备的宋军,在嘉山设伏,大破辽军。
北汉誓死保卫太原,被围五个月的太原始终没有攻破,而此时腾出手来的大辽尽遣主力,时令又进入雨季,部队出现疾疫,大宋只好撤军。第一次北伐以无果结束。
七年后的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兵强马壮的大宋再次大规模对北汉发起进攻。这一次宋太祖没有亲征,而是派侍卫马步军指挥使党进为统帅,兵分五路,讨伐北汉。
北汉皇帝刘继元又祭出法宝:向辽国求援。耶律沙率辽军入援。
但此时,大宋如日中天,统一中原,已无所畏惧,早就想教训教训这个让自己不爽已久的辽国,这正是一个机会。
眼看一场恶战就要打响,可就在这时,大宋却撤军了。
原来是宋太祖驾崩了。就这样赵匡胤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看来人生没有如意,世间缺少圆满。不是吗?
02
太宗灭北汉
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赵光义继位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弟承兄位。赵光义不想生存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他要建立伟大的功业来证明自己。
宋太宗赵光义是有雄心壮志的,他想实现大一统的国家,因此,灭掉北汉是首要一步。
那么赵光义有这个能力吗?能够完成太祖赵匡胤没有完成的壮举吗?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召枢密使曹彬前来,商议征讨北汉事宜。
太宗说:“以前周世宗与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却都铩羽而归,难道太原是铜墙铁壁不可攻克吗?”
曹彬说:“周世宗是因为石岭关之战失利,军心震动才撤退的;太祖停止进攻,则是传染病蔓延,两次北伐未果,并不是太原坚不可摧。”
太宗点点头道:“如今我想举兵北伐,卿以为如何?”
曹彬拍着胸脯说:“如今国家兵强马壮,人心欣戴,若北伐,势若破竹。”
于是太宗坚定了北伐的信心。
大将潘美被任命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下辖崔彦进、曹翰、李汉琼,刘遇四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进攻太原。
大宋咄咄逼人的气势引起了辽国的担忧。
早在开宝七年(974年),为了双方利益的需要,太祖赵匡胤就与大辽议和,至今已有五个年头。
辽景宗耶律贤派遣使者出使开封,质问大宋为何兴师伐汉。
心高气盛的宋太宗傲慢地答道:“河东违逆天命,理当讨伐问罪。若北朝不出手援助,宋辽和约依然有效;如若不然,嘿嘿……”
为鼓舞士气,宋太宗御驾亲征。这年三月,他离开京师北上,以示必胜之决心。
而同时,辽景帝也派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塔尔为监军,率大批人马,入援北汉。
为阻击辽国援军,宋太宗准备了一支精兵,由云州观察使郭进指挥,任务就是扼守天险石岭关,挫败辽国援军。
郭进先在西龙门击破北汉军队,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几天后,辽国援军先锋部队抵达白马岭,与郭进隔江对峙。
白马岭有一条河流,水面宽阔,挡住了辽国部队。
中国历史上以河流作为战场、作为战势的战役很多,而且往往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深谙兵法的耶律沙认为应该停止前进,等待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主力抵达后,再发动进攻才有胜算。可冀王塔尔与穆济立功心切,认为战局吃紧越快越好。
结果,嘿、嘿!如郭进所料。塔尔先头部队渡河,部队刚过一半,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这是最佳的反击时刻。
郭进当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果断将骑兵投入战斗,奋勇出击。
辽军这里还有一半人在河里,只能干瞪眼啊,在宋军的铁蹄下,辽军被割了“韭菜”,冀王塔尔及其儿子战死,一起战死的还有主将耶律沙的儿子以及其他将领。
眼看就要灭绝师太,耶律斜轸的后续部队赶到,万箭齐发,逼退宋师,也救了耶律沙一命。
这是在大宋与辽国交战史上少有的胜利。而这场胜利直接导致了北汉的灭亡。
面对大宋铁蹄,北汉再度向辽国求援,辽国明确表态实在不好意思,不能再救你了。
那时的形式如同现在美、俄、乌克兰,可惜乌克兰没有懂得中国历史的。
经过大宋全力以赴的攻打,北汉国主刘继元只得派遣使者,请求投降,上表纳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宋太宗接受北汉十个州,四十一个县,共计三万五千户,兵卒三万。这个弹丸之地在与宋斗争了二十年后,最终还是走向正途。
在收复北汉过程中,比较戏剧性的是,皇帝都投降了,还有一人居然不肯投降。谁?就是上面提到的刘继业,他还在顽强抵抗。
他的骁勇与忠诚令宋太宗大为感动,便让亡国之君刘继元前去招抚。
面对昔日旧主,刘继业大恸。怪自己没有保护好昔主上。他最后还是在旧主的劝说下归降了大宋。
刘继业的归降令宋太宗大喜,授予他领军卫大将军之衔,出任郑州防御使,同时恢复他原来的姓氏“杨”姓,改其名“继业”为“业”。
其实一直以来,杨业是反对北汉对契丹称“儿”,作为一个热血男儿,怎么能为偷生而忍辱呢?
幽云十六州大宋永远的痛宋太宗平定北汉(公元979年),此时距割让幽云十六州过去差不多四十年了。
在这四十年里,中原政权多次出兵,试图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此时的契丹(辽)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绝不会将这些地盘拱手让人。
周世宗柴荣曾经大举北伐辽国,不幸在攻打幽州的时候染病,只得退兵,不久因病去世,遂使北伐事业付之东流,而当时赵匡胤就在北伐军中,一样的心情也促使赵匡胤把收复幽云十六州当作自己的目标。可惜天不遂人愿,带着遗憾带着梦想赵匡胤就这么走了。
现在好了,把北汉这个大辽的屏障收复了,那么宋太宗完全可以挟大胜之威夺回幽云十六州。
此时的宋太宗应该感觉自己可比秦皇汉武,他不但想把幽云十六州夺回,甚至想灭掉大辽。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宋太宗,竟然在攻克太原半个月后,便下诏伐辽,直接从太原出发,宋太宗太急功近利,太想证明自己了。
数月苦战,将士们身体和精神上需要滋养,可作为老板的宋太宗没对将士们奖赏,没有提拔重用、没有发薪水奖金,就要求大家加班加点,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好老板。
宋辽战争开始了。
这也是大宋主动招惹大辽,目的当然是幽云十六州。
宋军一跨过边界,辽国东易州刺史刘禹便献城投降。本来就是中原人,他们也愿意回归,趁此机会完成心愿,再好不过了。
辽国人没料到宋军刚收拾完北汉,马上就发起攻击,仓惶之间,准备不足,北院大王耶律希达被杀得大败,损兵折将,被俘五百人。
宋军进军颇速,皇帝御驾已到涿州,守城判官刘原德开门投降。
从五月二十日从太原出兵,至六月二十三日,一个多月时间,宋军已经攻打到幽州城下。
自契丹从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便把幽州更名为燕京,又称“南京”,是辽国的陪都。
幽州管辖顺、檀、涿、易、蓟各州,若能一鼓作气攻克,则其他州必望风而降。
可幽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是陪都,契丹将士为主,所以幽州没有那么容易攻克。
当幽州被围的消息传到辽景宗耳中时,他既意外又震惊,急忙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前往救援。
另外还有一名自动请缨的将领,他就是后来成为大辽“一哥”的耶律休哥。
也正是他的出现挽回了被大宋暴虐的局面。当时没有几个人认为幽州守得住,因为宋军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
可纵观中国历史,越是人数有绝对优势的,最后必然惨败,楚汉之争,后来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直至近代的解放战争莫不如此。
观察敏锐的耶律休哥,一到战场就发现对手致命的弱点:宋军的战斗力并不高昂。而一支军队的精神力相当重要,对于宋太宗攻城的指示,大家都消极对待。
这都是宋太宗缺乏帝王之术的素养,不能使将士奋勇杀敌,这一弱点,不但害了大宋也害了自己。没有士气的军队实际上就是纸老虎。
幽州战事进入到第十二天,时间是979年的七月初六。
耶律休哥抓住战机,与耶律斜轸兵分两路,攻击宋军,耶律休哥骁勇无比,身负三处枪、箭之伤,亦战犹悍。他的精神感染了全军将士,战局开始扭转。
而宋军一边做战还要保护好自己的皇帝,可在晚上,刀枪无眼,太宗大腿上中了流矢,血流如注。
宋太宗一心想超过哥哥赵匡胤,上台后极力鼓吹军国思想,但挨了一箭,就看出他有多少分量了。当初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当胸中箭,他跌下马后,大喊:“小贼射中我的脚趾头了。”
把重伤说成轻伤,这是安抚军心。
宋太宗挨了一箭后,吓坏了,第一个当了逃兵。
皇帝都逃跑了,这仗怎么打?
以后,宋辽进入了拉锯战,几次北伐被打的落花流水,还因此损失了被称为“杨无敌”的杨业。
宋辽之战有一个规律,就是谁先发动战争谁叫败北。
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也没能收回幽云十六州,不过两国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
植物大战僵尸1坚不可摧迷雾攻略?
你好,以下是植物大战僵尸1中迷雾关卡的攻略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植物:在迷雾关卡中,由于视野受限,选择能够攻击远程的植物是很重要的。推荐选择向日葵、豌豆射手、坚果、大嘴花等植物。
2. 建立防线:在迷雾关卡中,你无法预先知道僵尸从哪里出现,因此需要在整个草坪上建立一个防线。将坚果放在前排,以抵挡僵尸的进攻,再在后排种植能够攻击远程的植物。
3. 使用迷雾清除器:在迷雾关卡中,你可以购买迷雾清除器来清除迷雾,以增加你的视野。请将它们放置在你认为重要的位置,以便你能够更好地看到僵尸的进攻。
4. 使用特殊植物能力:迷雾关卡中有一些特殊的植物能力,如食人花的吞噬能力和寒冰射手的冰冻能力。合理利用这些特殊植物能力来阻止僵尸的进攻。
5. 升级植物:通过收集阳光或击败僵尸,你可以获得金币来升级你的植物。请合理利用金币来升级你的植物,以增加它们的攻击力和耐久度。
6. 使用道具:在迷雾关卡中,你可以购买一些道具来帮助你应对僵尸的进攻。如炸弹、咖啡、阳光墙等道具都能提供额外的帮助。
7. 灵活应对僵尸进攻:由于视野受限,你需要灵活地应对僵尸的进攻。当你发现僵尸靠近防线时,立即调整植物的位置,以保护你的防线不被破坏。
通过以上步骤,你应该能够成功应对植物大战僵尸1中迷雾关卡的挑战。记得合理利用植物能力和道具,灵活应对僵尸的进攻。祝你好运!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假如钱不是问题,我会把我这辈子不敢想,不能做的事挨着做一遍。
1.山区贫困的孩子们每天能吃饱,有学上,有新衣服穿,父母不用外地打工,杜绝留守儿童,禁止空巢老人。
2.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人们有病可医,有病看得起,有病能治好。
3.每买个家庭分一套房,这样就不用看着男男女女为了买房还贷而痛苦的生活,每天忙碌的奔波,犹如行尸走肉,丢失了灵魂。
4.上学免费,将不存在教育差,地域差,平等接受教育。
5.改善环境,回归自然,去除污染,每个人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仰望宇宙星辰。
6.完善的养老机制,人们老有所依。
等等…………
美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几次没有打赢的战争?
近代史我们就不讲了,我们讲讲二战以来的美国烽烟失利。
我们都知道,二战以来美国就为了争夺世界大主导权,为了成为超级大国四处烧火征战,美国成立200多年来,长期停止战争的时间比和平的时间要短的多。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更是可以充当其世界警察的角色,经常以这样的计划,那样的名义实行长臂管辖,甚至一旦有一些不愉快,武汉人干涉他国的内政,更严重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对他国用兵。
常搅的一些无力反击的国家乌烟瘴气,动乱不已。
我们就说今天最近的一场战争,那就是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说伊拉克战争算是美国赢了吗?
显然是不算的.自从2003年美军开始占领伊拉克,直到2011年12月18日美军退军,虽然美国推翻了以萨达姆库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虽然他逮捕并且宣判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死刑,虽然他摧毁了萨达姆的国家力量,并建立了亲美的伊拉克政府。
可是当地的不少政治组织并不支持美国,对英美的军事占领进行伊拉克式的游击战,2003年占领美国后,很多反对派就疯狂对美军进行游击战,截止到2007年5月15日,美军占领军死亡人数超过3398人。
而且伊拉克的经济也长时间不能恢复,当地的石油设施受到破坏,影响了全球的石油供应,失业人口极为庞大,布什被指责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
到了2011年,美军在伊拉克上升人数高达4476人,在美国宣布完全撤军之后,又有一名美军遭受袭击被杀,美国的这种撤退甚至是被迫的,不堪忍受伊拉克国内频繁的内乱和袭击,不堪忍受伊拉克对美国的拖垮,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并没有胜利。
美国本身的宗旨是消灭恐怖主义,是指在对911最后的恐怖主义的复仇,可是美军在对伊拉克进行横扫之后,却让伊拉克成为了资深恐怖主义的土壤,让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可以大行其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也失败了。
再远一点的就是阿富汗战争了。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针对性战争,其目的是为了对911的报复,同时也是他们反恐战争的开始,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要求塔利班交出911事件的背后主导人奥萨马本拉登。
但是塔利班没有同意,于是乔治布什向阿富汗宣战,虽然美军使得塔利班的势力土崩瓦解,但是阿富汗并没有像美国想象的那样,将基地组织交给他,并且塔利班如今依旧活跃在阿富汗,双方有过多次和谈,但迄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恐怕美国也难说得上是完全的胜利。
再往前一点就是越南战争了。这是一次美苏争霸下的产物,这是美国为了争夺超级大国地位的一次实践,不幸的是战无不胜的美国人在此失败了。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最终美国在越战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丧失殆尽的局面。
在美国从60年代开始,像当时的南越政权开始不断的派遣顾问和部队,最高达到了1963年达到了16,300人。
在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说道:
为确保自由的存在和自由的胜利,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应付任何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敌人。这些就是我们的保证——而且还有更多的保证。当时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场必胜之战,也有着雄厚的美国主流民意的推动,但他们认为这只是一场需要特种作战就能解决的战争,但是他们却低估了越南。
之后肯尼迪总统因为遇刺身亡而由副总统接任,然后美国开始全面展开越南战争,全面军事进攻北越,1964年约翰逊在美国大选中以压倒性的票数当选总统体现了当时美国国内同仇敌忾的战争决心和意志,是的,美国人依旧是支持政府战斗的。
可是人心总是善变的,其实在遭遇了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1966年美军已经有多达42.9万名美军战士驻守越南,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数字,但是美军并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而陷入了一种泥沼和怪圈中,美军迟迟无法胜利,北越展示出了巨大的军事能量,美国看到了战争结束遥遥无期。
美国人不愿意深陷战争泥沼,纷纷开始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反战情绪。
1969年尼克松在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宣称我们陷入战争,需要和平。
于是美国就灰溜溜的撤军了,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绝无仅有的战争之痛,1973年美军全面撤出越南,宣告美国越南战争的失败。
当然,首屈一指的是朝鲜战争。这场战争自然也无法让美国人开开心心的说自己赢了。
带着十几个国家的联合国军最终被逼到签订《停战协定》,堂堂超级大国第1次在战争中如此失利,当然它的失利的原因我们也都很清楚,他的失利使我们的国际威望陡然提高,国际形象也大大改观,使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多万蒙古军队长期围攻?
正文开始前,笔者先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组时间表。南宋与蒙古(元朝)之间的灭国战争,自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开始,直至宋少帝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结束,一共持续了45年之久。而在这45年里,仅襄阳一城(还有樊城,一般与襄阳算在一起)的争夺,就断断续续地进行了38年。其中时间最长的一场,就是自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开始至咸淳九年(公元1273)结束的这一场围困战。
通过上文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襄阳前前后后共与蒙古军队战斗了38年之久,而最长的一次就是这场持续了6年的血战(也是最后一次)。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历史时间表上看,自咸淳五年开始,蒙古的军队就已经开始大幅度入侵南宋,因而当时的襄阳就是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城。那么,这座孤城又是怎么抵挡住二十万蒙古军队的入侵,而且还挡了6年之久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襄阳之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攻防战,自战争开始,就是蒙古进攻南宋防守,而且一直如此。当时蒙古军队除了进攻襄阳之外,还在进攻襄阳隔壁的樊城,因为这两座城池互为犄角,无论攻打哪一个都会受到另外一个的阻碍(襄阳城的护城河有两百米宽,为我国护城河之最)。
但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虽然襄阳和樊城互为犄角,但樊城本身相比襄阳而言还是差了许多,所以在襄阳之战打响后没几年,樊城就因为地理原因而率先陷落(失陷后被屠城)。但也正是因为樊城的陷落,所以导致襄阳城内的防守更加严密。同时,襄阳这座孤城的地势本身就很高,而且北面和南面东面都是被近千米宽的汉江所包围,至于西面则是连绵不绝的万山,羊牯(gǔ)山、砚山等。所以,蒙古军队要想强攻,必然得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伤亡代价。
二,南宋的提前准备比较充足襄阳与樊城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失陷过两次,所以在第三次被夺回后,南宋的很多有识之士为其量身打造了众多防守战术(襄樊失陷,则南宋必亡)。这些防守战术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襄阳的城墙三面靠山,而靠外的那一侧只有9里长。同样,樊城做得还不如襄阳,因为它的城墙长度只有4里半。如此短小的城墙就为守军的防守做好了铺垫,因为不用担心城墙过长而不能全面防守。
此外,襄阳与樊城还在战争开始前临时建造了一万多间驻屯营房,这些营房除了平时可以居住外,必要时刻还可以拆卸下来作为防守道具。而且,襄阳与樊城还临时搬迁来了超过6200户军人家属,有了这些人口和房屋的补充,两城内部的屯田政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所以南宋并不担心蒙古对他们的包围会使其断绝粮草。
除此之外,襄阳和樊城因为中间隔了一条汉江,所以守城人员就在两城中间,从空中架设了一条木桥。有了这座木桥,两城不仅能互相增援还能互相帮助。这里笔者还依稀记得一个趣闻,那就是襄阳城因为在加固的时候考虑到了汉水的涨潮问题,所以在汉水西面专门开设了一道小门,而有了这道小门,南宋就可以从这个方向,通过每次的涨潮来为城内输送粮草和军械等物品。
三,蒙古军队没有打算强攻到底在这次襄阳之战打响的最初阶段,蒙古是计划一鼓作气直接拿下,但后来因为襄阳与樊城的防守实在太过坚固。因而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他们决定改强攻为困守。蒙古军队在襄阳与樊城的四周建立了无数的堡垒,而且在南宋的主要增援方向甚至还建造了数座小的城池,这样既可以对外阻挡增援,还可以对内阻挡突围。此外,为了将困守的目标最大化,所以蒙古准备直接在襄阳的护城河边上铸造城防。
但因为襄阳城内也有投石机等物品,因而为了隐瞒襄阳与樊城的守将,所以南宋降将刘整以双方在城外建设榷场(贸易基地)为由,诱骗了当时的最高守将吕文德。在榷场建造完毕后,蒙古军队一夜之间就在护城河的边上建造了数座简易石堡。而后凭借这些石堡的防守又临时修建了许多新的军事堡垒,并由此彻底堵住了南宋军队增援和突围的可能。
这里需要提到,在当时的蒙古人看来,襄阳迟早都要被攻下,而且他们已经绕过襄阳从其他地方展开进攻了。所以这会儿之所以还在包围襄阳和樊城,目的只是为了防止他们突围而已。
最后,关于20万蒙古军队围城,而孤立的襄阳为何能坚守6年之久的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以上提到的这三个原因很重要。他们分别是襄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宋的提前准备比较完善;蒙古的军队没有打算强攻。
参考资料:《元史》《宋史》《襄阳地理志》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