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6武器印,美国批准向印度出售武器?
在美国的眼中印度简直就是一座金矿,只要美国的军火商向印度兜售先进武器,肯定能够拿到不少大单。近些年来印度在外购武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豪气已经压倒了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这更让美国的军火商们窃喜不已。正当美国军火商们认为眼下印度一定会购买美制“捕食者-B”先进无人机时,印度却给美国泼了盆冷水,拒绝了美国的推销,其官方的理由是“没钱了”。阿三哥此番的“谦虚”令笔者十分吃惊,一贯心比天高的三哥这回是怎么了?不过仔细一分析发现事情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三哥这回真的遇上麻烦了。
近些年来印度凭借其自身拥有的种种优势,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莫迪就任印度“一把手”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情不自禁吹捧印度,似乎印度已经成为了欠发达国家中的“灯塔”。由于有了相对较强的经济实力,印度想成为真正世界强国的信念开始膨胀,为了增强本国实力,印度不惜血本向多国购买了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国的、俄罗斯的、法国的、以色列的、韩国的都要,结果硬生生把印度军队整成了“万国牌”军队。但不知道是因为印度人不开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印度购买外国武器时的平均单价总比其它国家的平均购买价要高,这导致印度的“血汗钱”事实上大量地被外国军火商拿走了。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间印度外购军火的总金额达到了338.6亿美元,同期沙特阿拉伯的外购军火金额为230.3亿美元。大量外购军火给印度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影响了印度政府对发展经济、科技及教育等的投入。
虽然外购军火代价沉重,但前几年因为印度经济增长较快,国家手头上的资金还算宽裕,因此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军购还不算啥子了不得的事。但今年情况不同了,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印度社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不少企业被迫停产,造成国家经济萎缩和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而为了抗疫,印度政府不得不在卫生防疫工作上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给国民发放一些福利来稳定人心,这样一来政府的收入减少了但支出却大大增加,引发印度政府出现了财政困难。除了疫情,今年严重的蝗灾使印度的农业生产受破坏严重,农业为国家创造的GDP大减,这种情况加剧了印度的财政困难。由于一些底层民众不理解政府采取的抗疫举措,还上街游行示威,结果使得疫情发展更快,印度政府因此不得不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抗疫。上述因素一叠加,出现财政困难就并不奇怪了。
尽管现在印度面临的困难和麻烦已经够多了,但印度某些政客似乎头脑并不十分清醒,他们一方面鼓动印度政府在拉达克地区增加军队部署来叫板我国;另一方面在印度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鼓动印度民众抵制中国商品和服务。印军不断增加在拉达克地区的力量部署,导致印度政府的财政开支持续增加。同时印度政客鼓动民众抵制中国商品和服务已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中国商品输入印度的数量大减,这影响了不少主要靠买卖中国商品的经销商的生意,导致他们向印度政府交纳税款的数量减少,印度政府的收入自然因此而有所下降。另外,由于不少中国企业被迫从印度撤资,不仅导致印度失业人口增加,而且印度一些地方因为中国企业撤资而断了财路,从而造成这些地方向印度中央政府交纳的税收收入减少了很多。
综合以上方面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这次印度政府说“没钱了”根本不是啥子忽悠美国,而是非常严峻的现实。
请问核武器有没有致命的克星?
很难说核武器有没有克星,现有的核武器也多种多样,人们一般只能从装备层面来对付它们,却无法从本质上克制核武器。
比如核导弹,这种核武器应用最多,威力最大,名气也最大,常说的“毁灭世界的核武器”通常指的就是它们,但具体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携带核炸弹战斗部的中远程导弹系统”,还可以按导弹类型,分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目前核导弹中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是洲际弹道导弹,比如俄罗斯的“白杨”,美国的“民兵”,我国的“东风”等都是此类,它们能携带多枚大型核弹头并将之投送到地球任何角落,任何一枚这样的导弹发射出去都会形成人类的灾难,因为它们几乎无法防御。
克制弹道导弹的东西也有,冷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在“星球大战”计划中搭建反弹道导弹体系,之后的NMD、TMD等导弹防御系统便脱胎于此,它们能以区域形式构成预警-反应-拦截的的大网,通过各地搭建的地面雷达、军舰雷达、航空预警甚至谍报体系,第一时间将弹道导弹发射的讯息传送回去,继而透过各地布置的地、海、空防空导弹将其摧毁。
像美军的萨德、爱国者、标准等导弹系统,都具有反导防空的职能,尤其是萨德系统,它携带的动能弹头不以爆炸和破片进行拦截,而是以动能弹头直接破坏目标,最大限度避免发生不可预料的情景,这种动能弹技术仅中、美掌握。
实际上,当前弹道导弹拦截体系并不算个完美的系统,反导试验的经验意义大于实战意义,世界上严格来说只有中、美、俄具备这方面的装备和能力。历次的试验也显示,当真要拦截一枚弹道导弹,其难度不比发射宇宙飞船要低多少。尤其是进入末端状态的弹道导弹,人们几乎无法将之拦截。
更无奈的是,科技是在发展的,虽然核弹技术基本陷入停滞,但是弹道导弹技术却一日千里,进入21世纪以后,多弹头技术、诱饵弹技术、空间停机再启技术、末端机动技术、高超音速技术层出不穷的革新。如我国在大阅兵中展现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它的出现让美国人气急败坏,因为当真没法拦截了。
这还没完,还有核潜艇的“潜射弹道导弹”,它们是航行在大海里的导弹发射基地,以一艘核潜艇的发射位来看,轻易毁掉一个国家并非危言耸听。平时弹道导弹核潜艇们就潜藏在茫茫大海深处,经常几个月都不现身,它们都在执行着“核战略值班”任务,一旦世界陷入核战,潜艇们便随即配合进行报复和补刀任务,防不胜防。
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通常都将其作为1等机密处置,不仅尽量掩藏这些潜艇的装备情况和数据,对它们的行踪、活动甚至官兵讯息都会进行保密,为的就是搞突然袭击。苏联当年造出了一堆被称为“载机巡洋舰”的变异航母,为的就是给核潜艇们做武装掩护,如果真的发生核战争,弹道导弹核潜艇们绝对是活到最后,也打到最后的危险分子,根本无解。
对付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则容易的多,比如美军惯用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它的A型就是核导弹,但其它型号则就是普通的常规战斗部。拦截一枚“战斧”并不算太难,它们的速度不快,问题在于如今的“战斧”懂得规避战术,以及配合GPS定位做出的超低空突击,美军也常常在发动战斧时配合进行电子战攻击,还喜欢饱和攻击,所以防空技术普通的国家还真容易着它的道。
至少我们知道,在南斯拉夫之战中,该国军民依然拦截了不少战斧导弹,有时候使用的仅仅是普通防空炮而已。只要侦察到位,连战斗机都能发现并击落战斧,管你带的是不是核弹头,击落就没事儿了。
轰炸机也是核弹头的主要投送者,曾经的冷战时代,美苏阵营的轰炸机部队地位相当高,他们长时间的携带着核弹飞行,不断巡弋于敏感空域,直待冷战变成热战,然后一头扎进对方国家炸个天翻地覆。
当时防空导弹和雷达技术还没有达到今天这个程度,人们所能做出的应对方案便是“截击机”,通过这种高空高速性能极为变态的机种,对来袭的轰炸机进行杀伤拦截。不过最终战略轰炸机和截击机都因为雷达、导弹技术的进步而淘汰了,今天投掷核弹的轰炸机仅作为航空补充和核威慑而存在,它们算是已经被防空导弹这个克星所克制了。
冷战时为了应对核导弹和轰炸机的袭击,人们甚至想出了“防空核弹”这一绝招,让一部分防空导弹携带核弹头升空,利用大范围的爆炸、冲击波、电磁脉冲来摧毁目标,甚至把主意都打到了太空,连卫星都可以干掉。问题是,这“克死”了一件核武器,可又造出了一种核武器。
至于那些零零散散的战术核武器就更多了,它们形态各异分门别类,小型的仅仅是一颗子弹,威力也并不出奇。大的能通过专门的核火炮发射出去,杀伤效果异常突出。还有通过火箭筒发射的核弹,只能制造数百米的污染区以迟滞苏联军队的进攻。
面对战术核武器方法并不多,但就如前面所说的,从装备层面应对就行了,核子弹本就是个失败的设计。核大炮则过于沉重,能效太低,它并不比常规炮兵阵地来得危险。而美军的M388核火箭筒也是出了名的败笔,范围太近容易坑自己人不说,在采用了“三防”技术的坦克洪流面前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况且苏军连顶着核弹冲击波打仗的坦克都研究了。
总的来说,核武器虽然厉害,却仍然脱离不了“装备应用”的范畴,根据不同装备载具的特性,对应的进行克制即可,并不需要什么“绝对克星”。至于那些超出人类防御能力的弹道导弹,大家还是尽量祈祷世界和平吧,也许明天谁研究出歼星弹,核弹就没用了。
一战有哪些武器?
这里主要说一下革命性的武器,从小到大说:
1.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
一战的时候,绝大多数国家的吃瓜步兵都还在用着打一发拉一发的拴动步枪。但是19世纪末出现的马克沁机枪,让各国都琢磨着怎么才能打枪打的更快。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把半自动步枪是墨西哥上将曼努埃尔·蒙德拉贡设计的M1908。
而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则是著名苏联轻武器设计师费德罗夫设计的费德罗夫M1916。
而世界上第一支突击步枪,则是法国的利贝罗勒M1918,与其他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步枪不同,它使用的是8×32mm的中间威力步枪弹,这里可以理解为减装药以减少后坐力。
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各种理论还不完善的原因,他们的子孙后代到了二战才发扬光大。
2.冲锋枪
当时限制枪械工全自动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后坐力太大,尤其是步枪,打起来根本受不了。于是人们突然想起来,手枪弹不是后坐力挺小来着么?
世界上第一把冲锋枪是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Mod.1915。
玩意本来是装在飞机上用的,但是手枪弹威力和射程太差,要是手提着又太重太大,所以基本gg。
而第一把实战的冲锋枪,是德国胡戈·施迈瑟设计的mp18。
其缘由是德国实验性地用小分队突击战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暴风突击队),摸进对方堑壕和炮兵阵地。但是他们一开始只有装了大容量弹匣的毛瑟C96和鲁格P08可以用。
不过德国的MP18并不是“真正”的冲锋枪,因为它的名字实际上叫“机关手枪”。真正搞了冲锋枪名字的是约翰·汤姆森搞的汤姆逊冲锋枪。
最早期版本的M1919,不过这批枪没能上一战战场。
一战只是冲锋枪露了一下脸,而真正成为战争主角仍然是在二战。
3.坦克
一战由于打得很没意思,双方挖了战壕,中间是一片无人区,平时也就是炮弹对轰打冷枪。大规模攻击不仅死伤惨重且往往打不下来。最后英国人首先想到,搞一个披着装甲、载着火炮机枪的“拖拉机”,带着步兵一起冲过去。
最早的坦克是英国的“小游民”,但只是实验性质。
而真正上场作战的则是“大游民”。
而法国搞出来了带炮塔的、具有现代坦克雏形的FT17雷诺。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款,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款坦克。
顺便说一下,坦克的出现,也顺便造就了反坦克步枪。
一个是反坦克步枪,这是坦克刚出现时被发明出来的,最有名的是毛瑟M1918 13.2mm反坦克步枪。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这类步枪一直发展到现在就不再反坦克,而是反器械步枪。
4.飞机
一战之前飞机就已经诞生,一战爆发时,全欧洲只有375架飞机可以用,而且没有武装,材料基本都是木头、帆布和金属蒙皮,大多都是用来侦查。
但是慢慢地飞机的军事用途开始多样化。法国人首先将机枪放到飞机上,后来又高了“射击同步协调器”,从而将机枪装在机头,随后还有各种轰炸机的出现,将飞机彻底变成战争利器。
有意思的是,飞机这种新型兵器的投入,也彻底埋没了另一种飞行器—飞艇。
5.毒气
正如同提起二战就有原子弹一样,一战最有名的就是毒气。
一战时率先使用的毒气攻击的国家是德国。1915年1月德国首次尝试毒气释放,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成功。1915年4月,不服输的德军第二次尝试使用毒气,在西线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德军用6000个钢罐盛满180吨氯气同时向法国释放。
被氯气笼罩的法军感到窒息和灼烧疼痛感,只能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最终1.5万法军伤亡,其中5000人直接死亡在毒气笼罩中。德军不费力气的就突破法军阵地10公里。
而在之后双方就开始互相使用毒气攻击对手,因为其成本低且效果好,双方甚至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毒气。但是后来由于双方都开始防范导致效果降低,加上毒气本身不人道,最终一战后都没有大规模毒气战发生。
但是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在之后的时间里,尤其是局部战争仍然存在化学战。
高中有没有什么比较牛x的教辅书?
我孩子今年高一升高二,他们以前用的教辅资料比较好的,有一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据说用起来还是不错的。
其他同学好像也有用《教材帮》的吧?
解放军的现役作战枪支有哪些?
中国解放军现役枪械主要由自动步枪、冲锋枪、狙击步枪、各型机枪以及手枪组成。装备型号繁杂,多口径并存,以简单、可靠著称。下面主要盘点一下现役的明星枪械:
一、自动步枪
我军现役自动步枪主要有81枪族自动步枪、95系列自动步枪、03式自动步枪和11式单兵作战系统。
81式自动步枪是我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期间紧急研发的一款优秀自动步枪,成名于老山轮战期间,其以较高的射击精度和简单可靠性能,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八一杠”;曾大量装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成为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制式枪械,闻名于世的AK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在访问中国时对81式自动步枪给予高度评价,认为81式综合性能已经超越了AK-47。至今仍少数服役于解放军边防部队、部分武警部以及海空军和火箭军等技术兵种部队。
95系列自动步枪是我国首款装备部队的小口径枪械,采用独特的5.8mm口径和无托设计。95式自动步枪枪族由95式自动步枪、95B短管自动步枪和95式班用机枪组成,95式自装备以来,褒贬不一,无托式设计大大缩短枪身长度,外形设计更加紧凑,特别适合车内、城市建筑物等狭小空间使用;其次大量使用工程塑料零部件,有效降低枪械重量,全枪空重仅3.3Kg;此外95式自动步枪试验阶段经受严苛考验,是目前国际上环境试验测试项目最多的自动步枪,拥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恶劣环境适应能力;由于无托式设计融合带来的缺陷,95式存在瞄准基线过高、缺少空仓挂机功能、保险操作不便以及不便左右手互换射击等缺陷,广受军内外诟病,相关单位后续针对部队实际使用进行针对性改进,降低瞄准基线、增加空仓挂机功能、前移保险以及取消原型小握把设计,后命名为95-1式自动步枪,已大量换装解放军和武警精锐单位;是我国当前主力枪械。
0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小口径制式步枪竞标有托设计产品,与95式自动步枪同步展开研制工作,由于95式更适合我军机械化作战转型需求,03式项目直至2003年才完成定型,采用可折叠枪托,从外观来看,其就是95式与87式的结合体,全枪采用了工程塑料,尤其是下护木与95式设计极为相近,机械瞄具相较81式有所后移,增加了瞄准基线长度,进一步提升射击精准;03式主要广泛装备于解放军边海防部队,与81式主要装备陆地边防部队相对应的,03式更多的装备与沿海海防部队。
二、冲锋枪
05式微声冲锋枪是我国专门为特种作战研发的一款微声冲锋枪,也是我国小口径枪械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以操作灵活、反应速度快以及消声效果好的优点得到部队官兵高度评价,秉承95式自动步枪无托式设计,外形简单紧凑,使用可拆卸式消声碗结构消声器,在减少枪口射击火焰和烟雾同时,在野外射击20米距离只有击破一张纸的声音分贝,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相较其前任84式微声冲锋枪得到较大提高;此外其另外一大特点在于革命性的使用了直插式四排发弹匣和双重保险设计,其弹容量到达50发,在有效保证火力持续性同时进一步增加使用安全性。
85式微声冲锋强枪属于我国第二代冲锋枪,是在85式轻型冲锋枪的发展型号,主要用来替换性能不尽人意的64式微声冲锋枪,采用7.62mm口径,与85式冲锋枪可进行零部件互换,使用30发弹夹,火力持续性较64式和79式有了部分提升,其消音装置类似于64式,属于64式的简化型号,分贝水平降至80分贝左右;其最大的缺陷是远距离射击精度较差,主要成因是单一依靠机械瞄具,不能安装光学瞄具;至今正逐步被05式微声冲锋枪所替代,但在解放军部分特战部队的武备库中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此外,06式冲锋枪仅少量装备部分武警特战部队,使用效果反响还不错。06式冲锋枪是小口径冲锋枪竞选型号,后转为外贸9mm型号,命名为CS/LS06式9毫米轻型冲锋枪,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弹筒,也是识别的最大特征。
三、狙击步枪
85式狙击步枪是我国在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通过缴获的苏制SVD狙击步枪逆向仿制而来,主要用于800米范围精确狙击任务。最早定型为79式,81年装备参战部队试用,后根据战场实际使用进行优化设计,于1985年定型列装部队,是我国解放军、武警以及公安特警的一款重要狙击装备;基本设计与苏制SVD类似,由于成本原因,85式没有配套专用狙击弹药,而是使用53式7.62mm机枪弹,因此在设计精度上略逊于苏制SVD,85式严格意义上讲,是我国首款装备部队的狙击步枪,且在部队使用中表现良好,但85式通常对狙击手自身技术要求很高。
88式狙击步枪是我国装备最为广泛的一款班排狙击步枪,也是首款小口径狙击步枪。于1989年开始研制,1997年首先列装驻港部队,采用无托式设计,大幅度缩短枪身长度,便于部队机动,使用10发牛犊式弹夹供弹,同时大幅度降低重量,全枪仅重4.2Kg。经过科研对比试验,其采用的5.8mm机枪弹在800m距离内与传统的7.62mm弹药在射击精度和侵彻力相当,主要用于400m-600m范围的狙击任务,属于一款典型的射手步枪。
CS/LG4型高精度狙击步枪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狙击步枪,填补了我国在高精度狙击步枪领域的空白,于2011年定型装备部队;CS/LG4型高精度狙击步枪装备了测距仪/弹道结算计算机,集激光测距、弹道解算、环境测量和数据显示技术于一体,信息化水平较高;首次使用了全新的枪管精锻工艺,显著提升枪管寿命和射击精度,其全散布圆直径小于1MOD,具有精度高、结构紧凑、人机工效好、可靠性高以及配套齐全等优点,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武器。
10式12.7mm反器材狙击步枪是我国装备的首款大口径狙击步枪,配备了观瞄一体的光电瞄准系统,采用激光瞄准,可自动修正瞄准点,其全重26Kg,有效射程1500m左右,除了用于对敌重要人员实施准确狙杀外,还可对轻型装甲车辆、直升机、雷达等重要目标实施破坏射击。
四、手枪
92式半自动手枪是我国军警主要制式自卫性武器,有5.8mm和9mm两种口径,其中5.8mm主要装备于解放军各级指挥军官;9mm着重装备于我国特种部队、侦察兵以及公安部门。
11式5.8mm手枪是我国目前最新的一款将校级专用自卫手枪,目前已经批量装备部队。
五、机枪
88式通用机枪是我国5.8mm口径枪族重要成员之一。
初步进入部队试用的某型班用机枪
95式班用机枪与88式通用机枪是我军当前绝对主力型号。
81式7.62mm班用机枪仍有部分单位在使用
我国最新的02式14.5mm高平两用机枪已列装部队
89式重机枪是目前国内外同类口径武器中最轻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