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孙,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门生都有谁?
说起杜月笙,他所塑造的黑帮神话至今无人能及,他的传奇故事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是20世纪上半叶整个上海滩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浦东的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最终能够呼风唤雨,严密的控制和影响着上海滩的方方面面,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显得传奇诡谲。他外表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他为虎作伥却又立场坚定,他贪婪狡诈却又仗义疏财,他出身贫寒却又能成为涉足金融,媒体,实业,航运,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的大佬。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政商两界,他倾力结交各派军阀,笼络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从政界要员到地方豪强,从文人墨客到地痞流氓,三教九流皆是其好友,皆为其所用。在灯红酒绿的上海滩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能量,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皇帝”。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那些由他一首带出来的或者扶植起来的得意门生。(因为他的徒子徒孙实在太多,这里只提一些比较有名的他收下的骨干份子)。杜先生的门人主要分为三类,在他为黄公馆做事的时候,笼络的一批主要是帮会分子,地痞流氓较多,虽说这些人素质不是很好,但在那个年代却为杜月笙在上海滩确立自己老大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类人主要是成为黑帮大佬以后的杜月笙极力结交拉拢的那些社会名流,工商巨子。这类人也为杜月笙日后进入工商界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第三类人主要是政府官员,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相依靠杜月笙的关系和提携帮助自己平步青云,杜月笙也希望依靠他们来政府里某个职位。
我们先说第一类人,杜月笙起家的班底——帮会分子。在杜月笙还没有独立出来还在为黄公馆做事的时候,为了和当时的“八股党”争夺上海滩的烟土生意,他成立了自己的“小八股党”,由他带领的另外七人,成为了日后杜月笙横行江湖的骨干力量,这七个人每一个人也都成为日后独挡一面的风云人物。
一:万墨林,杜月笙表弟,杜月笙最信任的人,被称作“杜公馆第一红人”。此人虽然目不识丁却记忆力惊人,能为杜月笙记住各类人物的190多个电话号码,最主要的是他终身对杜月笙忠心耿耿,上海沦陷杜月笙移居香港后,他作为杜月笙的代理人一直打理着杜月笙的生意往来,按照杜月笙的授意帮助军统刺杀日寇汉奸,担任过上海统一委员会总交通员。1940年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抓捕,怀疑他参与刺杀了大汉奸傅筱庵,在监狱里受尽日本人和伪政府特务的威逼利诱,始终没有吐露丝毫内幕。后被杜月笙营救出狱。始终在杜月笙身边勤恳做事,四九年随杜月笙寄居香港,杜月笙去世后,万墨林移居台湾,依靠之前的关系,混成了台湾地区国大代表,1974年出版回忆录《沪上往事》三册,1979年病逝于台湾。
二:金廷荪,浙江宁波人,鞋匠出生,人称“金阿三”,金廷荪具有一切混黑道的优良品质,果敢阴狠诡计多端,是早期杜月笙最为倚重的军师,因为他比杜月笙先进入黄公馆,所以杜月笙也要尊称他一声“三哥”,此人在杜月笙集团很受同党尊敬,后来在杜月笙的带领下金廷荪也逐渐成为上海滩的“闻人”,曾担任过黄金大戏院的经理,1934年在杜月笙的扶持下当选为浙东商业银行的首任董事,其产业涉及医院,纺织,金融等行业。
(图片为剧照《罗曼蒂克消亡史》顾嘉棠)
三:顾嘉棠,小名根泉,善拳术,外形彪悍,性格沉稳内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杜月笙的贴身保镖。由葛优章子怡饰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优的保镖便是以顾嘉棠为原型,他后期依仗杜月笙混迹与静安寺一带,置产无数,其手下党羽也都聚集于此,有“沪西半边天”之称。
(图片为剧照,与文中人物无关)
四:高鑫宝,上海人,幼年随父亲在网球场给外国人捡球,因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文,后来混迹于街头,好勇斗狠,在南京路一带颇有声望,杜月笙知道后,拉拢其至麾下,成为早期杜公馆的核心骨干成员,30年代开设了“丽都花园舞厅”,因其凶悍异常,被人称为“丽都之狼”,1940年被仇敌当街乱枪打死。
(图片来自网络)
五:叶绰山,祖籍广东潮州,生长于上海,此人车技高超枪法极准,是杜月笙一生所结交的朋友中枪法最好的,人称“花旗阿炳”,此人后期杜月笙离开上海后胡作非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1951年被人民政府公审枪毙。
(图片非芮庆荣本人)
六:芮庆荣,也叫小阿荣,世居上海曹家渡,最早以打铁为生,此人生的五短身材却凶狠顽劣,江湖人称“小铁墩”,孙传芳统治上海时期,芮庆生当过军阀李宝章的大刀队长,后被杜月笙收入门下,成为杜公馆的核心成员,上海沦陷后,在重庆活动,1942年病逝于重庆。
(建国初期枪决现场)
七:马祥生,皮箱作坊学徒出身,认识杜月笙后被收留门下,一直追随杜月笙左右。善于与人打交道,做事笑里藏刀心狠手毒,参加杀害了当时中共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解放后被政府公审枪决。
八:谢葆生,苏州人,他本是沈杏山的马仔,后被杜月笙收买,两人结拜为兄弟,为杜月笙扫除沈杏山集团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在杜月笙的帮助下也混的风生水起,30年代初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官,汪伪时期自甘堕落,出任过联保队长和江苏省公安局副处长。1951被政府以恶霸罪判处无期徒刑,第二年病逝于狱中。
20世纪30年代杜月笙的势力发展到了巅峰,门徒不光人数众多,而且还从帮会逐渐渗透到了工商 ,媒体,军政,文艺等各个阶层。这还得从他成立“恒社”说起。
1932年11月杜月笙委托门生陆京士成立“恒社”筹备会议。第一届共有19人参加,全部由杜月笙亲自审核通过,加入“恒社”。他对于入社提出四个条件。
1:文职人员需是科长以上级别。
2:武职人员需是少校以上军衔。
3:工商界需是主任以上职务。
4:年龄不低于30岁。
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人需要社员二人以上介绍,经理事会审查通过方可开香堂拜师父入社。有了这些条件的限制,就是为了确保“恒社”是一个上层人物的组织。这时的杜月笙也是想极力摆脱黑帮大佬的身份,洗白自己,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这时期杜月笙最倚重的几个人是:
陆京士,江苏太仓人,杜月笙后期最倚重和出色的门生,民国13年考入上海邮局为邮务生,第二年加入国民党,民国17年投入杜月笙门下,背靠杜月笙这棵大树,陆京士很快就在邮局中扩充了自己的影响,民国18年接管邮务工会,掌握了上海邮务工会的领导权。后在杜月笙的帮助下历任全国邮务工会总务部长,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1949年5月赴台湾,整合青帮自认首领,同时兼任着多个国民党党内职务。这期间陆京士多次去香港探望病重的杜月笙,杜月笙临终前急招陆京士杨管北赴港委托后事,可见杜对此人的看重程度,陆晚年一直生活在台湾,直到1977年病逝。
杨管北,(1896——1977)江苏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1926年国民党北伐杨管北任东路军指挥部科长,北伐胜利后杨管北到上海从事实业,机缘巧合下结识杜月笙,二人一见如故,颇为投缘,后在杜月笙的支持下接办南通张季直经营的大达轮船公司,任总经理,(杜月笙为常务董事),后来逐步发展担任了复兴,益祥两家航运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整个中国的航运业领袖,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杨管北在五十岁时对人生豁然彻悟,开始崇信佛教,并最终成为台湾地区的佛教护法大居士,晚年创办了“杨管北儒佛奖学金”每年捐出十万元支持研究佛学的人,使上千位优秀青年受到鼓励和恩惠。杨管北居士于1977年病逝,他所设立的奖学金至今依然在发放。杨管北在杜月笙去世前始终和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作为蒋介石与杜月笙的传话人多次劝说杜月笙离港赴台,但杜月笙对蒋介石已经没有了丝毫的信任,最终死在了香港。临终前托付杨管北陆京士为自己办理后事。
唐承宗,上海人,吴淞商会负责人,世代经商,1932年拜入杜月笙门下,一二八淞沪保卫战时被推举为吴淞保卫团团长,上海沦陷后赴重庆在中国红十字总会工作,在赈济灾民方面做出一些贡献,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在杜月笙的周旋下当选为上海参议员及国大代表(杜月笙当时满心以为能做上海市长,大力培植亲信,但被蒋介石耍了)。解放前夕唐承宗先去香港,杜月笙病逝几年后他离港赴台,80年代初期病逝于台湾。
(杜月笙与戴笠在一起喝茶看戏)
最后说一位,也是所有杜月笙门徒中势力最大最强悍的早期门徒——戴笠,戴老板。这一位,相信不用我做太多的介绍了吧,20世纪中国最神秘的人,整个中国当时最有势力的的人之一,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局长,蒋介石的佩剑,东方盖世太保。这样的人物你可能会不相信他是杜月笙的门徒,但事实确实如此,早年戴笠不学无术,整日吃喝嫖赌,有一次在杜月笙的赌场输了钱耍横,被人拉倒杜月笙面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当时至少得缺一肢,或者丢掉小命,但杜月笙觉得此人神采非凡气魄不俗,竟然破例免去赌债,还把他收在门下,后来戴笠在同乡毛人凤的建议下报考黄埔军校,由于囊中羞涩再次来到杜月笙门前求助,杜月笙极力赞成还给了他一笔钱资助他投身革命,没想到十多年后,这个当年的小混混居然成为了当时整个中国都为之胆寒的人物。戴笠再次来到上海首先拜见“老头子”杜月笙,杜月笙也是受宠若惊不知道该如何接待这位昔日的老朋友,酒席宴前戴笠谈笑风生,丝毫不介意从前给杜月笙磕头拜帖的事情,当晚,杜月笙就托人把当年戴笠的拜帖还给戴笠,还以平辈兄弟相称,戴笠当然很高兴。其实戴笠来上海不光是看望杜月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杜月笙帮忙,那就是利用杜月笙在上海的势力帮助自己铲除中共的势力,杜月笙当然非常愿意,这是他一贯做人的风格,结交权贵替人平事儿,果然在杜月笙的帮助下逮捕残杀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其中包括上海总工会领导人汪寿华。这件事直到后来解放以后也一直成为杜月笙不敢回大陆的主要原因。从这以后杜月笙与戴笠同生死共进退,始终在一条船上,相互扶持不断壮大各自的实力。1946年戴笠乘飞机失事身亡,杜月笙得知后满脸恍惚,喃喃自语道:完了,完了,全完了……
(戴笠与蒋介石)
另外还有许多当时的社会名流都围绕在杜月笙周围,他们对外以朋友相称,其实都是杜月笙的门徒。如汇丰银行经理徐懋堂,招商局船务科长洪雁宾,大世界总经理江肇铭,大律师周孝伯等等……据统计,从1933年“恒社”正式成立由最初的19人扩充到1937年的564人,几乎覆盖了当时上海滩大部分的上层人士,多数为商人他们占到总人数的54%,其次是政府官员,他们占到总人数的24%,律师记者医生教师占到总人数的13%,工会头目占到总人数的6%,军官最少占到总人数的3% 。其实这也是遭到了南京方面的打压,不然会有更多的政客军官加入“恒社”。至抗战前夕,恒社成为上海滩最有势力的的社团,它紧密的把资本家,国民党政客,腐败军官,工会,媒体联系在一起,在上海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沟壑一气大发横财。杜月笙靠着这些徒子徒孙的能力,成为了当时上海滩当仁不让的上海皇帝。
在明代众多的内阁首辅中?
那必须是张居正。
1584年,万历皇帝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结果,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内阁首辅张家竟只有白银20万两!
而且这事闹大了,张家十七口人因此被活活饿死,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愤而自杀。如果张居正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他可是大明朝毋庸置疑的功臣啊!
张居正以一人之力,强行给大明王朝续命76年,光这份功绩,就无人能敌。
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张居正虽“功勋卓著”,但他身上充满了争议。
他一手缔造了“万历中兴”,对万历皇帝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不仅将万历皇帝“扶上了马”,还顺利送了一程,但万历却对他恨入骨髓,在他死后不久,就对其反攻清算,将张居正抄家掘墓。
一身赞誉是他,污名满身也是他。
梁启超称赞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的政治家。
当年明月则评价张居正是一个天才、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他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一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那张居正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作为一个内阁首辅,他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咱们得先从张居正非同寻常的童年说起。
一、少年成名、入主内阁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初名“白圭”,1525年,出生于湖广江陵一个读书人家里。
与父亲张文明的“死读书”不同,张居正从小就展现出了“天才”的一面。
他5岁入学、7岁就能将诸子百家倒背如流,12岁就考中了秀才。
这让苦读了一辈子书,才考中秀才的张文明非常高兴,觉得这小子日后肯定能光宗耀祖、显亲扬名。
荆州知府李士翱,大概从这个少年郎身上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于是,他替这个少年郎改了一个更大气、更有寓意的名字——张居正。
13岁,张居正信心满满地参加乡试,得到了湖广巡抚顾璘的大加赞赏:“此子将相才也!”
然而,顾璘为了磨砺张居正的心性,故意让他名落孙山。
直到三年后,张居正才考中举人,七年后,张居正一举中第,成了翰林院的一名庶吉士。
张居正少年成名,时人皆称他为“神童”,然而自他23岁踏入官场,整整十年,他的官阶未上升一级,一直是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然而,张居正官阶虽低,但他入阁拜相的志向,从未改变,而且,越来越坚定、明确。
这十年间,张居正深入民间,亲眼看到了底层人民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他冷眼旁观,亲身领教了严嵩、夏言、徐阶等内阁首辅们的权谋智计。
1564年,39岁的张居正在徐阶的安排下,进入裕王府,和高拱等人一起,成了裕王的侍读讲官。
三年后,嘉靖皇帝一命呜呼,运气爆棚的裕王接过了老爹手中的权力棒,正式成为大明王朝历史上第12位皇帝——隆庆帝。
张居正也水涨船高,以“王府旧臣“的身份,正式入职内阁。
张居正进入内阁的时候,正是大明王朝文臣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特别是内阁首辅这个位置,更是香饽饽,每隔几年就得换个人。
严嵩搞倒了夏言,徐阶又搞倒了严嵩,没几年,高拱又把徐阶拉下了台。
真可谓是“首辅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1572年,隆庆皇帝因常年带病在后宫奋战,又用药不当,服食丹药过量,终于在36岁时,就紧着去地府找嘉靖汇合了。
临终前,隆庆皇帝将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交到了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大学士高仪手中,并交代他们尽心辅政。
高拱位极人臣,趴在老皇帝床边,哭得情真意切、肝肠寸断:“陛下,十岁小儿怎可治理天下啊!”
借着影影绰绰的灯光,张居正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意味深长地对视了一眼:高拱下台的时机到了!
不久,冯保在张居正的暗中支持下,屡次向李太后告状,说高拱“藐视皇帝、专政擅权”,一个月后,高拱被逐出内阁、黯然回到原籍。
张居正隐忍20年,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终于如偿所愿,成了内阁首辅。
这一年,张居正只有47岁。
与他的前辈们相比,张居正已算“年轻有为”了。
严嵩坐上这个位子时,年68岁,徐阶59岁,高拱58岁。
在政治斗争中,年龄,向来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资本。
而张居正拥有的资本,远远不止这一个。
二、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当上内阁首辅后,张居正曾骄傲无比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非相,乃摄也”。
前半句,张居正说他不是宰相,这是实话。
内阁首辅虽拥有宰相之权,却没有宰相之名,它的官方名称叫做“首席内阁大学士”,主要为皇帝提供草拟、奏对、咨询等服务。
后半句,张居正说他是摄政,这其中虽有吹牛的成分,但也是实话。
张居正当首辅时,万历皇帝年仅10岁,还是个读奏折都读不利索的孩子,自然对张居正言听计从;
皇帝的亲生母亲李太后,对张居正也是欣赏有加,不管是朝中的事,还是皇帝的事,都要请教过“张先生”,心里才踏实。
除此之外,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是张居正的同谋兼死党,有了他,张居正的任何政令,进了皇宫畅通无阻。
抗倭名将、蓟州总兵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得力亲信,戚继光每年送入张府的银子和美女,不计其数。
辽东总兵李成梁是张居正重点提拔的对象,二人之间不仅是同僚,更是知己。
此时的张居正,上有皇帝、太后的鼎力支持,下有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在大明63位内阁首辅中,张居正无疑是其中权柄最大的一位。
要权有权、要人有人,再加上,此时的张居正年仅47岁,身强力壮,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
三、不惧压力、厉行改革在仔细研究了大明王朝面临的问题后,张居正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革。
内政上,他推行考成法,大力整顿吏治,厘清了六部及各单位的职责。
此后,贪官被迫收敛、冗官自动裁撤、懒官不敢怠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经济上,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缴税土地因此增加了三百万顷,国库迅速充盈起来。
他又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等杂税,折合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地多者多出,地少者少出,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军事上,他用李成梁镇守辽东、用戚继光镇守蓟州,大明王朝的边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有人说,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
也有人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是明朝中叶以来,国家实力最强的一段时期。
但张居正的为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他做事雷厉风行、工于心计、独断专权,很少考虑其他僚属的意见,再加上,改革触动了很多当权者的利益,所以,张居正在朝中的朋友不少,但敌人更多。
他们都在等,等一个可以扳倒张居正的机会。
1577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张居正的老父亲死了。
按照祖制,张居正这时应该辞官回到祖籍,坚持守孝27个月,直到期满后,才能再回来上班。
这叫做“丁忧”。
张居正很为难,一方面他身为人子、很想为父亲守孝,另一方面,改革已初见成效,这时候如果他离开,大半生心血必会付诸东流。
好在,“丁忧”中还有一项特例——夺情。
如果国事需要,皇上可以特别下诏,允许官员放弃守孝、继续留任,只不过,有明一代,被“夺情”的官员,除了武将,少之又少。
在队友冯保的暗中操作下,万历皇帝下令让张居正“夺情”,张居正终于不用走了!
“安定社稷,朕深切依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你部里即往谕着,不必具辞。”——《明史》
树欲静而风不止,张居正万万没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等着他。
1577年10月15日,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破了天际。官员们纷纷传言,这一定是因为首辅不肯回家丁忧,上天发怒了。
第一个向张居正发起攻击的,是张居正曾经的学生、翰林院编修吴中行;
紧接着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一齐上疏,弹劾张居正:应顺从百官之意、回籍守孝。
张居正再也忍不住了,他知道,大明文官一向擅长以纸为刀,以笔为剑,杀人于无形之中。
但他更知道,而今之计,唯有厉行改革,才能救大明王朝于水火;唯有身居高位,才能使改革令出必行、落地生根。
无论如何,他眼下不能离开朝廷!
同僚们的弹劾指控,张居正毫不在意;自身的得失毁誉,张居正也在所不计。
后来,张居正惨遭抄家,长子张敬修自杀前在《绝命书》中无限感慨道:“先公唯期奠天下于磐石,既不求誉,亦不恤毁,致有今日之祸!”
身为大明朝的臣子,他只想把这积弊丛生、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从灭亡的边缘上拉回来;他只要这大明的边境安稳、官员各司其职、 百姓安居乐业 ,足亦!
非常之时,当做非常之事。
张居正在请示过皇帝之后,决定给反对他的人,一点颜色看看。
1577年10月23日,直言犯谏的吴中行、赵用贤梃杖六十,艾穆、沈思孝梃杖八十,行刑后,收监充军。
万历皇帝也十分给力地补发了一道诏书:若有胆敢再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朝堂终于回复了平静,但张居正知道,这下面必定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张居正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他还活着,一定要把改革推行到底,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做好。
“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明史·张居正传》
这之后,张居正的改革力度更大了、要求更严了、对人也更苛责了。
四、一片忠心、直言敢谏1580年,18岁的万历皇帝一不小心喝大发,借着酒劲,万历也不知怎么竟看上了一个小太监,非要对方给他唱歌。
小太监吓得浑身如筛糠,别说唱歌,连话也不会说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何况这还是个喝醉的皇帝。
小太监被逮住当场打了一顿,临了,还被割了头发,万历美其名曰“割发代首”。
万历的酒疯耍完了,正准备回去睡觉,谁知太后宫中的一位太监,突然出现——李太后要召见皇帝。
万历一步三摇晃,好不容易到了母亲的寝宫,这才发现,气氛不对。
还没等万历跪稳当,李太后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听到最后,万历都觉得自己十恶不赦了。
李太后或许觉得靠骂解决不了问题,又拿出了一本书,扔到了万历面前。
经过一顿痛彻心扉的思想教育,万历的酒早就醒了一大半,他颤抖着拿起地上的书,差点没吓晕过去。
这本书叫《汉书》,李太后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是《霍光传》。
太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再这么做皇帝,朝中早晚有人废了你!
当然,这个“有人”指的就是张居正。
李太后觉得,此时把张居正抬出来吓吓孩子,刚好能发挥一下首辅的余热,可在万历看来,张居正就是当朝的“霍光”,是一个敢废立皇帝的权臣。
一颗仇恨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这对昔日亲密无间的师生和君臣之间。
张居正浑然不觉,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对皇帝严加管教。
万历坐姿随意,张居正当场呵斥纠正;万历零花钱不够用,下旨向户部借钱,张居正一口回绝;万历宠幸宫妃,张居正心急如焚,立即上疏劝阻……
张居正多想把万历培养成一个千古明君、圣君啊!
可欲速则不达,何况万历的思想,早就开了小差了。
张居正越是严厉,万历对他越是反感;
张居正越是大权在握,万历对他越是怀疑忌惮。
五、坚守原则、和光同尘1582年7月,58岁的张居正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
临终前,万历皇帝亲来探望,他紧紧握住张居正的手,满怀不舍地说:“先生大功,朕无以为报,只能看顾好先生的子孙。”
然而,转眼间,万历皇帝就把对张居正的满腔怒火,统统发泄到了张家人身上。
张居正死后4天,云南道监察御史羊可立上了一道奏疏,弹劾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乞严行查勘”,辽王次妃也趁势奏称“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在经过两年的发酵和海量的检举信下,1584年,万历正式决定对张居正抄家。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在狱中愤然自杀,三子张懋修自杀未遂,与次子张嗣修一起被流放边地,其他三子或逃亡、或被贬,张家满门,犹如堕入人间地狱。
为了防止张家人私藏财产,主持抄家的刑部右侍郎丘橓和司礼监太监张诚,竟下令对张家女眷搜身,官兵们趁机行猥亵之事,就连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亲,也未能幸免。
抄家官员把张家翻了底朝天,最后只找到了黄金2400余两,白银107000余两,其他财产全部加起来,共折合白银共计20万两。
如此算起来,还不到冯保家产的1/10。
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明神宗实录》即使如此,张居正已比很多官员富有了。
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张居正作为一位朝廷重臣,竟家财万贯,显然他不是一个清官。
张居正当然不是一个清官,他也从不要求自己做圣人。
但他心里真的装着大明的天下和百姓,也真的地想干事、能干事、而且能够干成事。
权力、美色、金钱,他样样都沾,但他有自己的底线。
他收受大臣的贿赂,但坚决不受李成梁的贿赂,李成梁不惑不解,他解释说:“你有血战之功,我要是收了你的钱,还对得起开国皇帝吗?”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信念、有手段、有理想的大明首辅。
和同时期很多尸位素餐的官员相比,张居正活得坦荡、活得真实、也活得更有价值。
总结: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让大明王朝得以在风雨飘摇中,又苟延残喘了76年。
然而,自负狂妄的万历皇帝,仅仅用了2年,就以举国之力,打倒了张居正,轻而易举废除了他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
大明王朝从此滑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后,无论朝上君主,还是朝下大臣,再无一人能扛起大明中兴的大旗。
直到1644年,大明的丧钟敲响,末代崇祯皇帝才想起张居正,无限感慨道:“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国难思良将,乱世念忠臣,可惜,世间再无张居正!
我哥我嫂陆白灵的扮演者?
孙依,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内地女演员,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2014年,孙铱主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爱的追踪》。2015年,参演悬疑喜剧《煮妇神探》;之后,主演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白鹿原》,饰演白灵一角。
辽宁100姓氏排名?
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广西前十姓氏: 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但在东北三省却高度相似,如辽宁前十大姓:王、李、张、刘、孙、赵、杨、陈、于、高;吉林前十大姓:王、李、张、刘、孙、赵、杨、陈、于、徐;黑龙江前十大姓: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可以看到,东三省中排名前9名的姓氏都是一样的,只是黑龙江的张姓比李姓多了一点点。另外排名第10位的姓氏中,吉林、黑龙江是徐姓,而辽宁则是高姓,总体差异不大。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是相当少见的
剑灵气功哪个系输出高?
冰火系输出高。
冰系的冰河神掌弹道慢,每一发打出去需要2S时间才能砸到BOSS,例如陆孙的截拳,银童的反制转圈,等等,除非你提前2S停手,不然都是必中眩晕的,这点略坑,优势是攻击频率,这里的频率在强调一次不是222,222的频率只有3.3下,就是火系LR2差不多都是1秒3下左右,但是冰系用LR2来打的话,频率大概是每秒4.5下左右,频率高的优势是更容易触发武器BUFF,冰系更需要BUFF支撑。